CPI連8跌 創金融海嘯以來最長紀錄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臺北報導

主計總處8日公佈8月「消費物價指數」(CPI),較2014年同期下跌0.45%,國內物價連續8個月負成長,創2009年以來最長紀錄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說,2009年1到12月,CPI皆呈現負成長,主要是因爲遭遇金融海嘯景氣較差所致;但2015年1到8月的負成長,主因則是國際油價走跌。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與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8月食物價格明顯增加漲幅爲3.07%,其中蔬菜水果,分別上漲14.07%與4.62%;此外,調理食品肉類與外食費用,也分別增加4.15%、3.38%及1.70%,僅蛋類價跌7.36%,抵消部分漲幅。

雖然食物價格上漲,不過受惠於國際油價走跌,國內整體物價仍維持下跌態勢。蔡鈺泰表示,8月包括油價、瓦斯、電價全數走跌,對CPI的影響高達1.48個百分點,能源價格下降,抵銷了食物價格增長,因此8月整體物價持續下跌,是2015年以來,連續第8個月呈現負成長。

根據主計總處估算,假設以每戶月消費額6萬元爲例,8月整體消費支出,較2014年同期減少270元,其中食物類價格增加495元,但燃氣電費油料費,則各減少175、114及598元。

物價連跌8個月,是否代表臺灣正面臨通縮?蔡鈺泰指出,若將能源、蔬菜價格扣除,核心CPI仍有0.61%的漲幅,顯示國內物價穩定,「沒有通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