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救經濟 陸學者拋三個當務之急

圖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摘自澎湃新聞)

「促消費」將成今年中國經濟止跌回升的重中之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從中長期看,有三個指標的提升是當務之急,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例提升、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提升,以及中等收入人羣佔總人口的比例提升。

張燕生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指出,過去三年影響消費的核心問題是居民資產負債狀況受到嚴重損害,修復的第一步是正常化復工和開業;現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後,核心問題是信心和預期。

他稱,所以穩消費,僅僅是出臺助企紓困扶持性政策穩市場主體是不夠的。要出臺直接促進消費的政策,比如直接真金白銀給到需要修復居民資產負債狀況的老百姓。

張燕生還強調,從中長期看,有三個指標的提升是當務之急。一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例提升是當務之急,由於長期以來強調艱苦奮鬥,這個指標的國際比較實在太低了。二是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提升是當務之急。三是中等收入人羣佔總人口的比例提升是當務之急。

他認爲,其中,要提高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就需要讓邊際消費傾向高的普通老百姓增加勞動報酬,要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比如穩定房價提供住房保障等;要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佔GDP比例,既是收入分配問題,更是市場化改革問題;中等收入人羣佔總人口比例的提升,是否可以考慮收入倍增計劃?

此外,談及民營經濟這面向,張燕生稱,民營企業有兩大類,一種是創新型企業,包括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和組織創新等,靠自己的汗水謀求發展。另一種是套利型企業,搭在政府優惠政策、產業政策、鼓勵方向上,尋租套利是贏利生存之道。

他表明,創新型企業一般不依賴地方財政優惠,只希望地方政府能夠在創新環境、營商環境、法治管理等方面創造條件。對政府而言,在優化營商環境1.0版的便利化取得明顯進步的基礎上,開始推動營商環境2.0版,重點解決四個問題:一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二是企業納稅所花的時間和交易成本高的問題、三是跨境貿易,以及四是企業退出。

張燕生呼籲,下一步推動營商環境3.0版則與國際高標準規則對接。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