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檢少1成5 漏找出680位患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民衆接受大腸癌篩檢的比率較前年低了約1成5,等於約有680位大腸癌患者未被找出。(國健署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4年高居國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30分22秒就有1人被診斷爲大腸癌,年奪逾6000條人命,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民衆接受大腸癌篩檢的比率較前年低了約1成5,等於約有680位大腸癌患者未被找出。國健署提醒民衆,大腸癌一旦拖到晚期才治療,5年存活率就僅剩下1成4,千萬不要因防疫而忽略防癌。

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是定期接受癌篩檢,目前國健署補助50歲至74歲民衆,每2年接受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民衆一旦檢出陽性,即表示是大腸息肉與大腸癌高危險羣,應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大腸鏡檢查,如發現息肉,可同時進行切除,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惡化爲大腸癌。

根據統計,去年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共檢出3萬1611人癌前病變、2191人大腸癌,其中男性的篩檢人數約46.6萬人,低於女性的61.5萬人,但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比女性高出1.5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大腸癌篩檢總量相較2020年減少約19.4萬人,等同於約有680位大腸癌患者有待被找出。

我國研究資料分析顯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但是超過6個月才做大腸鏡者,得到大腸癌的風險將增加3成,若一直不做大腸鏡檢查,則死亡風險將增加6成4。

國健署提醒民衆,早期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而第4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僅爲1成4,爲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程,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應及早安排進行大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