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鐵”“簪花遊” 清明節假期呈現多個出遊新熱點

清明節假期是今年春季的第一個小長假,旅遊市場迎來了一波出遊小高峰,返鄉探親、賞花踏青、自駕賞春、文博遊等成爲遊客的熱門選擇,同時也催生出更多樣、更有趣的玩法。

4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公佈了2024年清明節假期文化和旅遊市場情況。經測算,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遊客出遊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自駕、騎行、徒步成爲清明節假期出遊的熱門方式,短途遊、周邊遊以及本地遊受青睞。熱門景區(點)、文博場館和城郊休閒空間人氣旺盛。

短途城市羣“串門”忙

多家旅遊企業向記者表示,今年清明節假期短途遊、周邊遊以及本地遊備受青睞。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短途遊推薦”,已經有超一萬篇帖子發佈了相關的內容,其中包括旅行社官方賬號發佈的短途游出行攻略,還有網友自己總結的“北京周邊遊指南”“高鐵1—4小時直達出行方案”“江浙滬周邊自駕2日遊攻略”,都能看出消費者對短途旅遊的熱情。

途牛2024清明旅遊消費數據顯示,清明出遊的高峰出現在假期首日即4月4日,很多遊客選擇了1—2天的短途行程,出遊人次佔比接近71%。從出遊距離來看,更多遊客選擇周邊遊,出遊人次佔比爲50%。攜程發佈的《2024年清明節假期出遊總結》顯示,假期期間,國內本地遊、周邊遊訂單分別同比增長211%、350%。攜程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杭州與上海、北京與天津、廣州與深圳、鄭州與開封、成都與重慶、濟南與青島、武漢與長沙等地互爲假期熱門客源地和目的地,‘打高鐵’最快僅需20分鐘。”

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認爲,“春日經濟”激發了文旅活力,反映出隨着春天的到來,人們對於文化旅遊的需求也在增加,這是一種積極的經濟現象。“人們願意在文旅方面增加消費,也反映出當前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以及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視。”林先平說。

“大學生特種兵”再度出發

前有“進淄趕烤”,今有“天水熱辣滾燙”,“平價美食+清明節+大學生特種兵”的標配,使得天水這座小城家喻戶曉。更有業內人士打趣地說,“在旅遊大衆化時代,‘得大學生者得天下’已成爲共識。”

木鳥民宿分析稱,從年齡階段來看,“00後”消費者的單均民宿消費金額走高,對於網紅民宿有着較高興趣的“00後”正在逐漸走向民宿消費的中心。去哪兒網表示,從旅客結構看,清明節假期,平臺上18歲—25歲羣體旅客佔比超過20%,是最活躍的出遊羣體。天水、開封、泉州在“麻辣燙”“簪花遊”等特色文旅標籤帶動下,酒店預訂量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2倍、4.5倍、3.3倍,並且從客源年齡看,“00後”是最大的主力,佔比近四分之一。

記者注意到,與此前相比,今年不少“大學生特種兵”不再追捧“夜車硬座”,轉向了平價航班。“往返機票1000元,住宿300元,這一趟總共花了2000元,真的挺划算。”武漢大學生小潔對記者說,在今年清明節,自己和閨蜜刷到從武漢飛往大同的特價往返機票,3天2晚,極限時間體驗了一把“飛行特種兵”。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認爲,隨着旅遊市場主力年輕化,旅客對目的地的選擇呈現多元化趨勢,追求獨特且具有辨識度的產品或場景,對千篇一律的古城、打卡點、小吃已厭倦。一條老街、一個菜市場、一份獨特的美食,都可能成爲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對於當地來說,想將流量轉化爲消費,還需講誠信、重服務,用誠意和更好的服務打動旅客,實現口碑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文|攝 記者 暴夢川 □ 張鈺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