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陸股表現失準 資金流向美元資產

有跡象顯示,大陸的資金透過經政府公認的註冊法人,去購買海外資產,像是摩根大通以及貝萊德。彭博社也統計,截至6月13日止,大陸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推出的基金數量大增至26檔,今年下半年有機會再創新高。

諮詢顧問公司PY Standard統計,光是今年前4個月,在大陸的銀行業者就推出高達144種以外幣計價的理財商品,較去年同期狂增1.77倍,其中絕大部分是以美元爲主。

資金外流的現象,在債市也看得到,主因是聯準會一直拉昇美國利率,人民銀行則壓低大陸利率,希望能成就經濟成長。日前,大陸又意外地調降7天期的附買回利率,造成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的利差更大。

許多QDII產品是以離岸美元債券爲投資標的,加上聯準會升息拉擡票面利率,還有去年美債價格下跌,到期的殖利率上揚也使得這些債券變得更具有吸引力。

根據大陸最新官方數據,截至5月31日,中國覈准的QDII總額度爲1627億美元。貝萊德的財富管理部門,從3月以來,已推出9款以海外銀行存款爲主的QDII商品,年化報酬率設定在4.95%。跟招商銀行相比,即使這些大陸本土銀行業者販售類似的產品,報酬率基本上都不到4%。

大陸最大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之一的平安銀行表示,一些外國的資產管理公司也藉由QDLP方式來銷售美元計價的債券,以及其它另類資產,像是避險基金等。

根據統計,平安銀行QDII以及QDLP等全球市場金融商品的銷售金額,在今年首季大增兩倍,至少在10億美元以上。摩根資產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上個月也賣了6.6億人民幣,約0.92億美元的商品,主要以等級高的美元債券、貨幣市場基金以及美元存款等。

中國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出,去年由於當地投資人大量從事境外投資活動,導致證券方面的淨流出就高達1730億美元,並創新高紀錄。這些由中國大陸交易商經手的淨買超外國債券中,從大陸流出金額超過兩倍,來到史無前例的1255億美元。

專家學者指出,由於大陸非官方所持有的海外資產,已從2009年29%狂增至65%,故實際上而言,民間已取代政府變身成經常帳盈餘的角色,表示大陸民衆的投資標的也逐漸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