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兔年不悲觀 陸GDP先蹲後跳

在市場知道中國大陸2022年最後1季GDP,年增僅2.9%,季增是完全沒有成長的消息之後,大部分的學者專家都不看淡大陸經濟後市發展。香港恆生銀行認爲,地方基礎建設至關重要,在沒辦法刺激消費加上收入又減少之下,房地產將揹負着2023年經濟成長使命。

調研單位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認爲,在基建投資與信用成長以及政策支持下,成長出現穩定訊號。更好的消息是,寬鬆政策可望透過2023年,較靈活的預算外財政管道來實施,藉此可避免像預算內有各項執行限制。若快的話,3月就可看到有所成長。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表示,看好人民幣匯價與公債殖利率表示,重新開放對經濟來說是正面的。同時,財政刺激有供應上的風險,卻可激發景氣,表明中國大陸政府公債殖利率也會較高。

新加坡大華銀行(UOB)認爲,中國大陸上季GDP比實際預估得好,本季復甦可望更強勁。另外,2023年第2季成長可能加速,也爲社會正常化還有民間消費的V型反彈鋪路。因此,之前民衆被壓抑的需求應會很強。

香港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可能在上個月觸底,首波疫情高峰應該已過。去年大陸人口減少,表示經濟成長可能無法再享有大量人口紅利。同時,對大陸對外競爭力以及內需消費力來說,也會有一定影響性。

ING金融集團預估,本季零售銷售應可增加,故GDP也可同步成長。新冠疫情可望在2023年告一段落,中國大陸新挑戰會是外部需求疲弱,故貨幣政策真正助益不大,要靠財政來幫忙,可強力支持今年基礎建設。

日本瑞穗銀行表示,中國大陸最新經濟數據雖差,但較預期好一點,不過,對拉擡人民幣匯價沒什麼用,因短期內與美元連動性較大。外界已把注意力放在2023年復甦上面,特別是期望這次農曆新年的數據。

綜合金融服務業者國泰君安國際認爲,消費與投資將在未來幾季內進一步改善,中央政府將加大基建工程。同時,2023年3月初的全國兩會期間,可望訂出今年GDP在5%左右。照目前情勢看來,這個目標應可如願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