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移轉訂價查覈 勤業衆信:臺企須注意稅務機關查覈動向

會計師建議,臺資企業應多注意大陸稅務機關之移轉訂價查覈動向,隨時面對風險的控制。(新華社)

觀察大陸近期發展系統化與智能化數據庫的趨勢,發現移轉訂價查覈工作也開始增加採用數據比對方式進行選案調查。透過相關移轉訂價查覈的實務經驗瞭解,大陸稅務機關採用「全球一戶式」跨國企業利潤水平監控系統來進行相關查覈工作,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資深會計師林淑怡今(17日)建議,臺資企業應多注意大陸稅務機關之查覈動向,隨時面對風險的控制。

大陸稅務機關以風險監控管理系統的方式進行移轉訂價案件之選案與立案,其流程主要有三大過程:

(一) 產業專業化管理:通過設立專職稅務查覈團隊,針對不同行業類型納稅實體進行精細化管理,提高企業對於移轉訂價稅務遵循程度。同行業別各公司的比對,容易偵測出獲利異常的企業,達到監管的目標。

(二) 企業規模分層管理:按照企業規模與關聯交易金額對企業進行分層,尤其是對規模大且關聯交易金額高與獲利波動大的集團企業進行篩選,要求填寫許多交易背景資料之表格,作爲選案輔助資訊 。

(三) 查覈方法與重點的更新:關聯企業交易增加使用價值鏈的分析方法,藉以確認集團內各企業利潤配置情況;此外除有形資產交易外,加強重點審查其他類型的關聯交易。

林淑怡指出,透過近期的觀察,發現大陸稅務機關在各地區皆透過「移轉訂價風險監控管理系統」進行查覈作業,每一次的選案查覈都會要求集團企業填寫許多表單,藉此收集集團企業的內部資訊,但對於價值鏈分析方法各地區並無統一標準,各地稅務機關填寫與實務分析方法亦有不同。

對此,林淑怡補充,在現行大陸的移轉訂價規定下,集團企業總營收達到人民幣55億者需要準備集團國別報告,但近期的查覈案件中發現,部分集團企業雖然未達到需要繳交國別報告之門檻,但卻被要求填報類似國別報告之相關表格,因此,集團內各公司毛利率與淨利率之狀況均須揭露,造成集團企業很大的壓力,故在繳交資料與應對大陸稅務機關的查覈需要審慎應對。

林淑怡強調,臺資企業在大陸隨着內外經營環境的改變,國際間稅務法令的快速更迭,集團企業爲因應接踵而來的變化,無論在經營或法令遵循上,均須接受許多挑戰,因爲法令的變化營運流程與集團企業間的定位與功能需要更細緻的考量、是以面對關聯交易日趨複雜的現實情況,相關企業的涉稅風險也是臺商企業需要關注的議題。

鑑於全球稅務環境逐漸透明,建議臺資企業的內部交易應儘量做到獨立與公允。因此臺資企業需高度關注交易合同、發票或同類交易價格資料等證據的收集、分析與整理,作爲未來面對各地區稅務機關之說明文據,以因應未來面對稅務機關查覈時已具備的佐證資料與其抗辯,藉以降低可能的補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