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慕可可三劍客 打造影視一條龍

大慕可可小檔案 華研總經理暨大曉創藝董事何燕玲(左起)、大慕影藝暨大慕可可董事長林昱伶、凱擘影藝暨大曉創藝董事長盧榮輝。圖/顏謙隆

影視劇產業出現重量級新聯軍!富邦集團旗下凱擘影藝攜手華研音樂、大慕影藝,合資成立的泛娛樂投資公司「大曉創藝」鴨子划水一年,與文策院共同投資成立的「大慕可可」公司在10月底揭牌營運,朝向五年後協力十個創作者及團隊站穩市場、打響品牌,孵化30部IP、投資40部作品的目標邁進,矢言第二年要開始獲利。

幕後有三個靈魂人物,凱擘影藝暨大曉創藝董事長盧榮輝、華研總經理暨大曉創藝董事何燕玲、大慕影藝暨大慕可可董事長林昱伶,他們各自代表的集團資源與金脈、人脈不容小覷,其中凱擘一年投資國內外影視內容數億元,華研則是國內唯一上櫃唱片公司。

掐指算算,林昱伶成立大慕七年多,投資過六部影視作品,自制二部戲劇就紅了,包括「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做工的人」被HBO以高價買下海外版權,也讓合作伙伴華研、凱擘陸續決定投資大慕,三家公司進一步合資成立大曉創藝,堪稱黑馬。

串聯三方資源、金脈、人脈

接下來,他們將透過完整的IP開發結構與資源協力,從孵育人才、劇本、製作、行銷,到上架有線電視、國內外OTT平臺發行,打造一條龍商模,不僅激發更多類型娛樂內容,也要快速複製成功模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闖出活路。

盧榮輝強調,內容是最好的武器,掌握優質在地內容纔可以跟國際OTT競爭。國際OTT陸續登臺,絕對是危機四伏,國內OTT做不好將被全盤殲滅。富邦集團旗下臺灣大成爲Disney+在臺獨家合作電信營運商,藉此瞭解國際OTT獲取市場和觀衆的運作,也希望讓在地好的故事找到出海口輸出國際,在OTT時代好的內容可以一夜爆紅,因此凱擘會持續投資內容,大慕可可將扮演關鍵角色。

何燕玲也看好一個好的題材故事,可以橫跨出版、劇場、影視音,實現IP一源多用,並規劃周邊商轉,讓內容及創作價值極大化,在大陸市場蔚爲風氣。何燕玲強調,最重要的是團隊,有好的人才、劇本、海外通路,做出成功案例一變十、十變百,臺灣文化纔可以走出去,這是大慕可可未來要拚的事。

大慕可可由知名製作人林昱伶領軍,把孵育人才、加強故事力視爲頭號任務,她笑說,許多投資人聽到「孵育」感覺耗時費力就退避三舍,卻是這行要做大做好時最急迫欠缺的,唯有馬步蹲好、基礎穩固,先孵育人才再做投資,才能往上一棒接一棒衝,好比在鍋蓋掀開前,要讓裡面的水滾動。

大慕可可未來會透過投資、孵育雙管齊下,加強IP故事力和轉譯的可能性,及陪伴團隊縮短摸索期、快速站穩市場,期待有更多單打獨鬥的創作者加入,捲動更多市場資金投入內容產業。

就股東組合來說,凱擘擁有資金、通路平臺,會是很強的後盾。盧榮輝說,在個人創作與政府資金之中,需要更多企業投入,就富邦集團立場,投資內容着眼影響力,同時結合旗下媒體事業增強競爭力。

號召企業友軍加大投資

何燕玲也強調,凱擘、華研、大慕三方合作提升內容軟實力,擴大局面,希望號召更多科技業、中小企業嘗試,因爲內容產業是最好的行銷宣傳,好比韓流帶動學韓語、化妝品等商品銷售,滲透力強。明年就可看到大慕可可與企業品牌合作的戲劇案例。

拉進更多企業友軍加大投資,林昱伶直言,最明顯助益就是提高製作規格預算,纔可以跟世界所有內容競爭,在OTT時代不管你要不要,打開電視或手機螢幕就是一場全球賽局。但鼓勵企業投資影視圈,不能只是談理想,更關鍵是要有回收機制,做到公開、透明,是這行目前最欠缺也是最迫切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