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解密 疫情改變這些事

肺炎疫情改變消費習慣感應式支付成爲消費者新寵,有超過31%的臺灣消費者減少使用現金頻率。(萬事達卡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生活習慣八大改變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4個月,許多的生活及消費習慣正在改變,根據萬事達卡最新調查高達5成的受訪者已取消個人旅遊行程,最受影響目的地依序日本大陸韓國澳洲,「宅」在臺灣不出門的結果,是27%消費者表示自己更常使用美食外送平臺

新冠肺炎引發新型態社交措施,讓全球消費者面對社交、消費行爲與旅遊習慣逐漸形成新的生活型態,根據這份調查發現,除了因爲疫情導致鎖國、在家上班等變化外,民衆對於整體環境與自身經濟條件不確定性,也改變民衆生活習慣與消費模式

除了5成的受訪者表示已取消個人旅遊行程,被迫宅在臺灣,有66%的人減少到餐廳用餐次數、有70%的人減少逛百貨商場的次數、有52%的人減少逛生鮮超市的次數,而有36%的人乾脆就不出門,增加網購行爲。

另一個有趣的改變,是因爲怕接觸,全球有8成的受訪者認爲感應式支付比較衛生,以2月至3月間食品雜貨藥局消費爲例,全球在感應式支付交易成長速度爲非感應式支付交易的2倍,在亞太地區是2.5倍,顯見許多民衆在購買必需品時轉向更安全與衛生的付錢方法

在臺灣同樣如此,消費者擔心結帳時觸摸現金會成爲防疫破口,近一個月內,已經有超過31%的臺灣消費者減少使用現金的頻率,從萬事達卡的統計就看得出來,2020年第1季萬事達卡感應式支付交易在全球成長超過40%,已有8成消費者使用感應式支付。

萬事達卡臺灣區總經理陳懿文分析,感應式支付的結帳速度比其他人工收費方式快達10倍,能大幅減少消費者與商戶間的接觸時間安全衛生特性讓感應式支付在防疫期間不僅使用人數增加,交易成長也更快速。

陳懿文認爲,因爲疫情關係,促使信用卡國際組織即金融機構,強化更多重保護機制,不僅提升防疫安全,也提供消費者更具保障的支付交易安全,即使疫後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