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問攜手科技大廠 協助考生選填志願對接就業市場

教育智庫「大學問」今(8)日攜手多家科技業與半導體產業者舉辦「大學選志願 v.s. 2030 產業搶手人才需求」記者會,說明協助年輕學子培養基本能力、規畫與產業對接的模組化課程、實習,培養企業未來第一流人才而努力。(杜宜諳攝影)

配合產業數位轉型與智慧化,高三考生選填大學志願的方向,大多數也會考量是否能與就業市場連結。教育智庫「大學問」今(8)日攜手多家科技業與半導體產業者舉辦記者會,說明協助年輕學子培養基本能力、規畫與產業對接的模組化課程、實習,培養企業未來第一流人才而努力。

「大學問」今日邀集南亞科技、矽格、德微科技、太平洋電線 電纜、日月光、臺達電、穩懋半導體、國泰飯店觀光事業等橫跨半導體、電氣能源、智慧製造及觀光等產業上市公司,共同召開「大學選志願 v.s. 2030 產業搶手人才需求」記者會,強調提供獎學金、實習津貼、就職獎金等,讓同學們無後顧之憂,專注於專業學習而努力。

國發會預估,2030年,國內產業六大人力需求,爲資料科學家、資訊安全分析、AI工程師、機器人工程師以及醫療照護等領域。這當中包括智慧製造、半導體等產業。

「大學問」網站執行長暨臺灣教育智庫執行秘書魏佳卉表示,從今年大學招生6大趨勢可以見到與熱門人力需求產業相關的工程學羣、資訊學羣、醫藥衛生學羣,以及財經學羣的數位金融等科系,今年招生名額皆有增加。

不過,魏佳卉提到,相關科系在個人申請管道當中,卻因爲學測5標的採計科目設定門檻,被「卡標」的同學,無法選填相關係所,可以考慮科技大學的「四技申請」管道,今年科大提供給高中選填志願的四技申請總共有64校、587系組提供7960名名額,多半爲2030年的熱門產業人才科系。

立委鄭正鈐指出,在企業普遍缺人的情況下,以高科技產業、觀光服務業最爲嚴重,許多企業都願意釋放利基來爭取技術人才,然而教育氛圍卻逆其 道而行,多數學生往普大升學,而非走技職體系,造成失衡現象。

鄭正鈐說,教育部這幾年對於技職體系的預算雖然增加,但技職生人數卻持續減少,雖然有少子化的因素,但技職生人數減少的幅度比高中生還大,顯示教育與產業需求並無很 好的對接與聯繫。教育部應有更積極的作爲,讓年輕學子往技職體系走、鼓勵高中同學走四技申請報考科大,成爲產業優秀的中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