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族婚戀觀:戀愛結婚不是爲完成人生KPI

新華社廣州2月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周穎)隨着部分青年男女婚齡推遲,“每逢春節倍催婚”也成了一些家庭的“保留節目”。一邊是到了適婚年齡單身兒女,一邊是心急如焚的父母。父母們疑惑:年輕人,你究竟在等什麼?春節期間,記者採訪了全國各地幾位“90後”青年男女,聽聽他們的婚戀觀與心聲

——工作忙、社交圈窄,沒心思戀愛

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小許今年27歲,研究生畢業工作快兩年的她,不斷遭遇家人“敦促”。沒有戀愛經驗的小許說,上學期間,自己很享受單身生活,對於身邊男生的示好並不在意,想着等到工作後再對象

時間一晃,工作已快兩年,小許仍是單身。“上班後才發現,工作繁忙,根本沒精力也沒心思戀愛。”小許說,自己是單位裡的小輩,加班是“家常便飯”,好不容易有時間休息,更願意看看書、聽聽音樂

“工作後,跟書、跟文字打交道比較多,跟同事以外的人接觸比較少,社交圈變窄,很難接觸到合適的男青年。”小許自我分析說,快節奏工作導致年輕人生活圈縮窄,而且現代社會高度競爭,人越忙碌,越少有閒時閒情去耐心地瞭解一個人、愛一個人。

“上學的時候想着上班後再找,上班後想着過兩年再找。這樣一推再推,那個人好像也沒有自動出現。”小許說,眼下,她已將“找對象”列爲今年的年度目標,春節期間她也準備去見見親友介紹的相親對象。

——給她一個家,先爲她奮鬥“一套房

這個春節,在深圳一家銀行上班的王先生心情很輕鬆,今年他帶着女朋友回到湖南衡陽老家見父母。等新房裝修好,小倆口就準備領證、擺結婚酒席

“女朋友父母要求,結婚一定要有一套新的婚房。幸好老人家沒要求我必須在深圳有一套新房。否則,以我一個年輕人的收入,近幾年內還不一定湊得起深圳房子的首付。”王先生說,工作4年,自己有些積蓄,足夠在老家衡陽市區買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新房。

王先生說,能理解準丈母孃疼愛女兒的心情,“作爲男生,總想着等自己多奮鬥幾年,多賺點錢,讓另一半的生活過得好些,再好些。”

——戀愛結婚不是爲了完成人生KPI

名校碩士個性開朗相貌姣好、打扮時尚……一直以來都是親友交口稱讚的“優等生”小張,卻因爲“還沒找對象”,成了父母眼中婚戀“大考”的“後進生”。

“我媽曾揹着我,拿着我的個人資料去找婚戀網站的婚戀專家,我爸甚至直白地問我是不是有與異性交往心理障礙或是喜歡同性。”父母的行爲,令小張哭笑不得。

老家在湖北武漢,2012年到香港念研究生,2013年留港工作,“港漂”五年,小張已經習慣了逢年過節父母“旁敲側擊”詢問自己的婚戀狀況

“我能理解父母急切的心情,但我不會正面與他們發生衝突,畢竟父母也是希望我幸福。”小張說,“我只能跟他們說,我也很着急,但緣分真的還沒到。戀愛、結婚也不是單純爲了完成人生KPI(績效指標)。”

在小張看來,現代女性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有朋友圈經濟自足、生活充實,婚姻的經濟功能減弱,它並不是一件到了某個時間節點必須完成的事。

“多等等沒關係,關鍵還是看彼此是否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追求。”小張笑着說。

(原標題單身族婚戀觀:戀愛結婚不是爲完成人生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