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對烏克蘭武器出口搞雙標 幫了俄大忙

俄羅斯T-72B3坦克2月2日在莫斯科附近的戈洛文基(Golovenki)訓練場參加軍演,發射砲火的畫面。(美聯社)

就算是美國情報界也警告,俄羅斯2月可能侵略烏克蘭。不過,儘管基輔十萬火急,要求援助軍艦和武器,但德國政府卻斷然拒絕了他們對防禦性武器的要求,反倒決定送頭盔。

《防務新聞》(Defense News)2日指出,德國國防部長蘭布蕾特(Christine Lambrecht)試圖爲這決定辯護,她說:「由於我們不想火上加油,德國政府同意,我們不向危機地區運送致命武器。」

事實上,從南韓到波羅的海國家,德國在利用軍售,成功協助受威脅的民主國家阻止侵略上,有值得讚揚的紀錄。2021年時,柏林的全球武器出口刷新紀錄,而其中對受威脅民主國家的安全援助就佔了很大一部分。

分析指出,柏林該像以往般,放棄雙標,再接再厲,加入北約(NATO)的行列,支援烏克蘭。毫無疑問的,烏克蘭符合受威脅民主國家的資格。自從去年10月底起,俄羅斯就在烏克蘭邊境大幅增兵,據基輔說,如今邊境俄軍已達13萬。而莫斯科發出的明確訊息在於,要是西方不接受克宮對基輔的宗主權,就可能侵略烏克蘭。

而柏林決定拒絕提供烏克蘭武器,以阻止俄羅斯侵略,和其他許多北約國家緊急提供基輔重要武器形成鮮明的對比。如美國、愛沙尼亞,英國和其他幾個北約國家,就紛紛提供了像「標鎗(Javelin)」反坦克飛彈、「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榴彈發射器,小型武器和其他裝備。

而普丁心裡明白,這些軍武轉移既不會讓烏克蘭和俄羅斯勢均力敵,也不會對俄羅斯構成攻擊性威脅。反之,這可以加強烏克蘭的防禦力,使俄羅斯入侵的代價更高,侵略的可能性也因而更小。

德國雖然強調,決定不送致命武器到危機區,是基於新政府進一步限制軍售的政策,但柏林卻經常利用軍售,去協助民主國家阻止侵略。例如,近10年來,德國出售南韓大批軍武,以協助首爾阻止北韓進攻。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統計,2013—2017年間,南韓是德國最大的武器出口國,2017年更達顛峰。而這1年正是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加劇之際。

同樣的,德國前幾任政府會軍售丹麥、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挪威等北約成員國,還有芬蘭與瑞典等北約非成員國,也是基於同樣的威懾邏輯,因爲這些國家都曾是俄羅斯威脅或挑釁的對象。

分析強調,德國軍售並未製造或加劇那些國家和俄羅斯間的緊張。反之,德制武器加強了它們阻止強大鄰國侵略的能力。也正是如此,柏林斷然拒絕烏克蘭,纔會令人如此失望。而像普丁這類掠食者最喜歡的,莫過於讓獵物保持虛弱,但德國不該成爲克宮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