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臺美經濟對話四大議題合作 臺積電供應鏈赴美望多給協助

第二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線上舉辦5小時,雙方期盼未來持續透過此機制深化合作交流。(圖/經濟部提供)

第二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今日上午線上召開5小時,雙方就供應鏈韌性、經濟脅迫、數位經濟與5G網路安全、科學與技術等四大議題廣泛交換意見。在供應鏈合作上兩邊討論希望能長期合作,我方表示臺積電到美國設廠,相關供應鏈廠商會跟着去,希望美國就簽證、入境等多予協助。

上午對話我方出席的官員有經濟部長王美花、科技部長吳政忠、外交部次長餘大㵢等,與美方主管能源及環境次卿費南德茲等相關官員進行討論。餘大㵢指會議成果豐碩,臺美雙方皆期待明年繼續召開。

會中也達成明年在臺舉辦首屆「臺美雙邊科學技術會議」,以及召開第4屆臺美「數位經濟論壇」共識,可望就5G安全、開放網路架構、資訊自由流動等領域深化合作。

至於萊豬進口與CPTPP議題,王美花說,今天主要在談整個產業與科技合作,沒有講到這些問題。她說我們表達希望跟美方做多面向合作,像是半導體、醫藥、衛生、潔淨能源、短期供應鏈瓶頸問題。也有如醫藥公衛、藥品可以怎麼長期合作。

在潔淨能源方面,王美花說,有提到相關高效率電池部分,以及臺灣離岸風電有一陣子,都可以多做交流。我方也有強調臺灣電動車供應鏈部分是強項,可以跟美合作,後續可以成立「企業諮詢會議」,有很多會要舉行。

經濟脅迫議題上,她說所有國家與經濟體都不應收到經濟脅迫,會上有提到立陶宛(遭中國外交降級)情形,雙方一致支持作爲民主自由國家應有不受脅迫的決定。

半導體部分,臺美主要談怎麼樣建立長期盟友合作。在解決供應鏈瓶頸上,只有提到廠商有努力解決,因半導體瓶頸因素很多,所以沒有講美方要半導體提交問券問題。

會中有觸及臺灣生態系部分,王美花表示,有提到臺積電,因爲它到美國投資,相關供應鏈也要跟着臺積電去,表達希望美方對供應鏈廠商多予協助,像是簽證、入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