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拼車、快送,滴滴的本地生活服務“新”攻勢?

[丁科技網觀察]大年二十九晚上,當丁科技網小十六走出老家縣城火車站的出站口,熱情的大哥們在一米開外很禮貌地詢問是否要坐車,同趟列車的將去往本地十里八鄉的學生娃娃們回問着是否正規,隨後有人陸陸續續坐上車,開始了回家的最後幾公里路程。

小十六不明就裡,跟跑出租的老朋友聊了兩句:“大多是跑‘拼車’的,出來問是一種習慣,畢竟,剛來咱們這兒的人,都知道這是個小縣城,很少會想着打開網約車軟件。網約車在咱們這邊有四五年了,起初主要還是出租車司機們在用。你瞧,我也用滴滴接單,只不過用滴滴接到的基本上都是咱們本地的單子。”

“咱們這邊車型有限,專車沒有,快車不多,除了約出租車比較方便,就是拼車圖個便宜。有時候比公交便宜,關鍵是,咱們這兒公交車運行的時間不夠長,晚上很早就歇了。”

“拼車的單子,外地來的比較多,還有就是像剛纔你問的,從火車站下車的人,特別是這樣的雨雪天,那撥師傅們服務挺到位的,很多人會圖個方便。”

據瞭解,去年三季度以來,滴滴加大了在拼車業務上的投入,一二線城市用戶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打車,勾選拼車,拼成後15公里只需要 8.8 元,僅爲快車價格的 20% - 30%。至於小縣城,看起來也有小縣城相應的“紅利”。

也許是本地化運營的刻意而爲,也許是市場的自然選擇,無論如何,事實來看,滴滴有望在其他出行平臺還發力不足的新線市場,首先贏回自身的規模優勢。這很容易讓人聯想拼多多,以及去年以來在縣鎮市場發力佈局本地生活服務的抖音。抓住新線市場的機會,幾乎是互聯網服務平臺的共同動作。

“拼車”,在小縣城,一定程度上,嘗試填補公交車運行時長不夠和觸達點位有限的空白。在一二線城市,倒不是特別受青睞。丁科技網小十六今年年初在北京和青島兩地約過車,從性價比來看,特惠快車是主打,拼車當然更便宜,但有快車司機表示,像一二線城市這樣追求效率的地方,如果不是其它車型叫不到,拼車在這個階段比較難成爲選擇。還有一點原因是,在一二線城市,其他平臺在近幾年被認爲拿到了滴滴原有的一些份額。

在一二線城市,丁科技網注意到,滴滴的一個主要動作是連接公共交通系統。在元旦短暫返回老家前,丁科技網小十六發現,使用滴滴出行掃碼進入地鐵的公示牌陸續出現在了北京的各個地鐵站。在公示牌出現之前,相關服務就已經上線。而且,北京並不是滴滴出行上線公交地鐵服務的第一站,此前已有多個城市上線服務。

如果說“拼車”和“公交地鐵”服務在不同地區開展程度的不同,是對市場基礎條件的順應,滴滴的另一項則想要以更廣泛的規模快速鋪開。去年6月,滴滴推出“滴滴快送”業務,以聚合方式接入達達快送、閃送、順豐同城等專業“跑腿”服務商,且覆蓋200多個城市。對本地生活服務,滴滴明顯有一種“執着”。

在丁科技網看來,無論是拼車、地鐵還是快送,在出行服務或者說運力利用的同時,都進一步表現出了滴滴對更大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熱情。在小縣城,拼車,用性價比填充本地出行的最後幾公里;在一二線城市,接入公交地鐵,與微信、支付寶這樣的日常工具產生了“接近”;在更廣泛的市場,快送、跑腿,作爲一種“非標準化”的物流服務,且具備“送萬物”的屬性,其實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而且可以從兩端分別服務個人消費者與本地中小商戶。

2023年以來,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經過了幾次小規模的洗牌重塑,也誕生了一些業內的“新明星”,對於一度關注這個領域並尋找新增長曲線的滴滴而言,再次發力佈局並不奇怪。而且,不止是滴滴,頭部互聯網品牌在出海和下沉的同時,恐怕沒有一個不想更好地建立本地生活服務的網絡。(丁科技網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丁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