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零件》臺美鋰電池發展新頁 ICL、立凱-KY強化美國供應鏈

ICL此行並偕同以色列駐臺大使、AIT,拜會我國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鄭文燦指出,立凱-KY以技術授權的方式與以色列企業ICL合作將促進兩件事,第一,ICL位在美國聖路易斯廠預定在今年八月動土,磷酸鋰鐵的產能將達到3萬噸,這是臺美合作的一個里程碑,相信可以打破大陸廠商壟斷的局面,也可以讓美國電動車蓬勃發展。

第二,立凱-KY在臺灣成立研發中心。立凱-KY目前在磷酸鋰鐵電池擁有非常多的專利,以授權的方式與各個電池大廠合作,相信這樣的商業模式如同IC設計產業,一定可以發展得很好。從桃園市長的任內就非常支持綠能電池,許多電池企業都是從桃園起家、深入研發,立凱-KY就是一個深耕超過十年的佼佼者。這次臺美在綠能領域的合作將創造雙贏,創造更大的效益。

ICL北美董事總經理Phil Brown表示,ICL與立凱-KY之間的合作伙伴關係,爲ICL電池材料戰略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美國爲這一重要零組件LFP CAM(磷酸鐵鋰材料正極活性材料)提供本土供應鏈邁出的重要一步,讓美國的能源產業不斷髮展可持續電氣化。在我與拜登總統和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的談話中,可以毫無疑問地說,他們也對這個項目感到興奮,並給予ICL大力支持。

臺灣立凱-KY總經理張鑑寬表示,立凱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磷酸鐵鋰材料公司,自有專利128項,累積出貨1.7萬噸,累積全球客戶39家合作。爲協助歐美盟友建立在地鋰電池供應鏈,轉型爲鋰智財供應商。立凱電也宣佈擴大投資成立研發中心,將增資募得資金充實研發能量,立凱電將協助五眼聯盟中的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壯大關鍵電池供應鏈的實力,擺脫對大陸電動車電池供應鏈的依賴。此次藉由立凱電的專利和技術授權,與ICL合作雙方能結合彼此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協助客戶落實電池材料在美國製造,爭取在儲能、電動車領域佔有先機,進一步支持客戶落實ESG,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立凱電今年二月28日已公告與ICL簽署全球生產授權許可和服務合約,協助其在美國建造第一家大型LFP材料製造廠,爲美國本土鋰電池供應鏈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總部位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ICL成立於1968年,爲全球領先的特用化學公司,截至目前市值爲93億美元。ICL於2022年10月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討論美國電池產業發展,並建言指出,雖然鋰電池需求繼續爆發性成長,但目前尚未有大型磷酸鐵鋰 (LFP)材料製造商,美國亟需一個完整且安全的供應鏈。ICL日前獲得美國政府1.97億美元的補助,計劃在美國聖路易斯建造當地首座LFP鋰電池正極材料廠製造廠,2024年投入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