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體4法 助孩子身心平衡

劉宗翰中醫師分享「跟着中醫兒科調體質 帶孩子遠離過敏」,民衆反應熱烈。(新光醫院提供)

黃奎祐中醫師分享「腦中風的中醫治療與預防保健」,民衆收穫滿滿。(新光醫院提供)

旺旺中時生活講堂-「中醫養生之道」,新光醫院中醫師黃奎祐(前排左四起)、行政副院長洪子仁及中醫師劉宗翰與民衆合影。(新光醫院提供)

小華(化名)從小就注意力不集中,上小學後出現躁動行爲,用藥後把症狀壓住,卻忽略了體質問題,長大後他壓力變多,出現強迫行爲及幻覺。醫師表示,調體質的黃金期是幼兒園、青春期,可藉中醫的介入避免更嚴重的狀況出現。

本報日前與新光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奎祐、劉宗翰,分享中醫在腦中風、兒童體質調理上的應用。劉宗翰表示,臨牀上常出現類似小華的案例,幼兒園時注意力不集中,小學時期功課多,自主性變強,也出現了躁動行爲,開始干擾他人,老師打給家長要求帶孩子就醫。

壓力大 出現強迫行爲

吃完藥後,小華狀況變穩定,隨着成長過程壓力變大,也開始面臨戀愛問題。原本的他只是過動,長大後情緒更糟,甚至出現強迫行爲及幻覺,原因在於體質問題沒解決。劉宗翰表示,人體腦部的杏仁核主管情緒調控、伏隔核主管獎賞回饋機制、海馬迴事負責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這些都是中醫指的陰質,可及早調整。調體的目標是讓身心運作平衡,找到自我修復能力,非一昧增強免疫力。

調體的途經有4種,運動、飲食、中藥處方與鍼灸。劉宗翰建議孩子進行簡單的「舉平手」運動,飲食則依氣候攝取,溼熱的天氣吃薏仁、綠豆、冬瓜;乾燥炎熱時吃木耳、海帶、石花菜;又冷又溼時吃薑蔥;寒冷乾燥時吃魚湯、雞湯。

服用中藥時,家長可營造開心的環境,讓孩子邊玩玩具邊喝藥,服用時靜置一段時間等待沉澱,可加入蜂蜜,助孩子順利服用。孩子若有需求,也可藉由鍼灸改善頭痛、睡眠、注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