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在前,奮鬥有我——中國體育健兒厲兵秣馬備戰東京奧運會

(原標題:東京在前,奮鬥有我——中國體育健兒厲兵秣馬備戰東京奧運會)

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世界蒙上了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中國體育健兒力爭在東京奧運會上取得佳績的決心。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射擊隊步槍項目主教練杜麗正帶隊在福建莆田進行鍼對東京奧運會的備戰訓練。她說,中國射擊隊從去年起就開始長期封閉訓練。因爲疫情,“國際比賽基本上都已經停擺了。我們現在一直處在隊內封閉訓練狀態。”她對新華社記者說。

去年疫情暴發之初,中國運動員的身影依舊活躍在世界各地的奧運會資格賽或積分賽賽場上。爲儘可能減少有關國家(地區)的入境限制對中國選手爭取奧運參賽資格的不利影響,中國參賽運動員採取“提前出國”“國外訓練”“繞道參賽”等方式,確保參加重要的奧運資格賽、積分賽。

東京奧運會設置33個大項339個小項。截至去年底,中國選手在已經結束奧運資格爭奪的射箭、公路自行車、場地自行車、跳水、女子籃球、三人籃球、女子排球、乒乓球等項目上獲得了155個小項221個參賽資格。

因爲疫情,自行車、擊劍、柔道、帆船帆板、田徑、游泳、體操、羽毛球等共計25個項目部分小項的參賽資格還未最終確定,相關名額將在後續的積分賽、資格賽中產生。這意味着,這些項目的有關運動員需要首先準備參加計分賽、資格賽,無法精準備戰奧運會。疫情還未結束,距離東京奧運會開幕只有4個多月,他們只能在長期封閉訓練中直面這些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賽事取消和過長時間的封閉訓練,讓他們的備戰難上加難。

杜麗擔心,中國射擊運動員如果沒有經歷大賽的淬鍊,猝然參加奧運會這樣最高級別的競爭,將承受巨大壓力。

“去年一年疫情,對於運動員來說,沒有比賽是特別緻命的。運動員沒有比賽的話,訓練的狀態很難調整。”她說。

“有一些年輕運動員還是比較突出的,但是這些年輕運動員的問題是比賽經驗太欠缺了,有的甚至還沒有參加過幾場很像樣的國內比賽……運動員不管訓練成績什麼樣,到比賽一切都是未知的。我覺得這個是最致命的。”她說。

缺乏大賽的鍛鍊,也給中國其他項目運動員的備戰造成了極大困擾。中國跆拳道選手去年曾經歷了10個月沒有比賽的痛苦時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跆拳道協會主席管健民表示,這10個月不僅對運動員是“災難性”的,令國家隊備戰也非常艱難。“特別是年齡大的運動員,包括需要控制體重的運動員,都是非常艱鉅的任務。”他說。

游泳選手汪順去年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千島湖國家水上訓練基地封閉訓練,除了訓練,無所事事,生活“真的太無聊了”。“真的除了訓練好像沒有其他事情。”他說。

女子重劍名將許安琪和隊友們近9個月內一直只能訓練,無法參賽。“將近9個月沒有打比賽了,之前一直在家裡練,有的小朋友說‘我要抑鬱了’‘我天天練也不知道爲什麼練’,會有這種情緒。”她說。

疫情幾乎對所有人都帶來了負面影響,運動員也不例外。幸而,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部門、各備戰單位及時注意到了運動員長期集訓容易產生焦慮煩躁情緒的問題,按照科學、安全、有序的原則,組織各國家隊以集體休整、分散調休等方式進行調整,豐富運動員、教練員的業餘生活,緩解隊伍焦慮情緒。

另外,各備戰單位、各國家隊在各省區市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各地資源,爲國家隊異地調整訓練、模擬訓練、適應性訓練等提供保障,並積極整合各省區市備戰資源,通過組織全國性大集訓、大調訓,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增加訓練對抗,檢驗訓練效果,解決訓練倦怠和競爭缺失等問題。

據內部人士介紹,得益於目標任務明確,各項激勵政策和保障措施到位,運動員、教練員頑強拼搏、勇創佳績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激發,精神風貌進一步優化,在東京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信心和決心日益增強,目前呈現出良好的備戰態勢。

“不管作爲運動員,還是作爲教練,肯定是希望在自己的執教生涯當中能夠有好的成績。不光自己能取得好成績,希望自己帶的運動員也能取得好成績。”杜麗說。

遙望東京氣如山。中國選手正把疫情帶來的困難變作磨礪,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備戰定於今年7月23日開幕的第32屆夏季奧運會。

東京奧運會,只是中國建設體育強國征程中一個節點。中國體育人胸懷更加遠大的雄心壯志。

比如,全國政協委員姚明在談及中國男女籃的目標時說:“我希望男籃和女籃能夠成爲世界上一支有競爭力的球隊,而不是隻拿到一張奧運會門票而已。”

備戰東京奧運,奮鬥有我!建設體育強國,奮鬥有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