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孵蛋成功 鴯鶓寶寶滿月萌樣曝光

北市動物園孵化後有3只小鴯鶓破殼而出,轉眼已滿月,目前健康成長中。(北市動物園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目前還在孵化中的5顆鴯鶓蛋,預計還要約2周時間才能得知最終「開獎」結果。(北市動物園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剛孵化的鴯鶓寶寶會把保育員的雨鞋當作「親鳥」,總跟着保育員的雨鞋趴趴走。(北市動物園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臺灣每年10月至隔年2月是澳洲國鳥「鴯鶓」的繁殖季節,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鴯鶓們在今年繁殖季共產下76顆蛋,北市動物園表示,保育員選出13顆蛋孵化,其中3只小鴯鶓轉眼已滿月,考量族羣管理,未來這3只個體將會分別送至綠世界、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等地。

園方說明,鴯鶓是世界上體型僅次於鴕鳥的第二大鳥類,公母無法從外表上區辨,只能透過遺傳鑑定來確認,在繁殖季期間,雌鳥每2到3天就會產下一顆蛋,產下蛋後雌鳥便會離去,由雄鳥獨自承擔起孵蛋及育雛責任,而雄鳥大多非常盡責,冬天爲了幫蛋保暖,會主動降低進食次數,負責任地孵蛋保溫。

園方表示,園內鴯鶓今年繁殖季共產下76顆蛋,爲了提升孵化成功率,保育員依據蛋的外觀完整度及顏色等狀況,精心挑選出人工孵化成功率較高的13顆蛋,送到動物園的孵化室人工孵化,因爲鴯鶓蛋營養成分高,其餘會送去動物廚房清洗蒸煮,分給其他動物享用。

園方分享,鴯鶓的蛋是美麗的藍綠色,因爲外殼厚且不透光,無法用照蛋的方式確認胚胎髮育狀況,孵化室保育員只能在孵蛋器旁觀察,孵化期間約48到52天,目前還在孵化中的5顆鴯鶓蛋,預計要2周才能得知最終「開獎」結果。

前陣子成功孵出的3只鴯鶓寶寶,轉眼已滿月,園方也說,身爲早熟型鳥類,鴯鶓寶寶也有「印痕行爲」,會把第一眼看到的移動物體當作爸媽,剛孵化時便把保育員的雨鞋當作「親鳥」,跟着保育員的雨鞋趴趴走。

園方指出,目前這3只棕色、米色相間的鴯鶓寶寶已到澳洲動物區的後場欄捨生活,成長速度非常快,不過爲了鴯鶓的族羣管理考量,未來這3只個體會分別送至綠世界、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等地方,並與不同家族的新生鴯鶓寶寶進行交換,確保鴯鶓族羣血緣的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