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IS 美空軍發展新利器

三模式尋標器(Tri-Mode Seeker)技術是SDB II的殺手鐗,即使戰場黃沙滾滾,濃煙瀰漫,仍能讓炸彈精準地鎖定目標打擊。(圖/雷神)

F-15E戰機能掛載7組28枚「小直徑炸彈II」(SDB II)。(圖/雷神)

無論在敘利亞或伊拉克,伊斯蘭國(IS)極端分子經常刻意藏身平民百姓間,或藉由雲霧與惡劣的天氣掩護,來躲避空中偵察與攻擊。而美國空軍爲了提高打擊效率,正在設計並測試一種射程超過40英里(約64公里),在任何天候下,都能摧毀移動目標的新型空投炸彈。

據《斥候兵》(Scout Warrior)網報導,美國空軍與國防承包商雷神(Raytheon)指出,「小直徑炸彈II」(Small Diameter Bomb II,簡稱SDB II)可以殲滅搭乘皮卡車移動的恐怖分子。

儘管美國空軍目前使用的GBU-54 雷射導引炸彈,也能摧毀移動目標,但SDB II的優勢在於,它的射程更遠,並不受任何天候限制。此外,SDB II有雙向、雙頻數據傳輸裝置,得以在飛行時改變目標,或是調整不同的目標位置。

SDB II預定在2018年前,由F-15E打擊鷹式戰鬥轟炸機搭載服役。

此外,美國空軍官員稍早指出,海軍也打算以SDB II武裝F-18。而雷神官員則表示,SDB II可能會在2020年前武裝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

一架美國空軍F-15E鷹式戰機最近在新墨西哥州白沙飛彈試驗場(White Sands Missile Range),進行了SDB II的實彈測試,摧毀了行進中的T-72主戰坦克代理模型(surrogate model)。

美國海、空軍也開始以「小直徑炸彈II」(SDB II)來武裝F-35、F/A-18E/F與F-16戰機。(圖/雷神)

SDB II不受任何惡劣天候影響,即使在能見度有限的狀況下,仍能精準攻擊目標。(圖/雷神)

至今SBD II的測試多數都由F-15E鷹式戰機進行,不過F-35聯合攻擊戰機也已安裝這種新型炸彈,並進行測試。

儘管全球定位系統(GPS)與雷射導引炸彈已存在數十年,然而它們主要是用來攻擊固定或靜止的目標。

而SDB II的殺手鐗,是一種名爲三模式尋標器(Tri-Mode Seeker)的技術,這種導引系統能讓它運用毫米波雷達、非致冷紅外熱成像導引,以及半主動雷射技術。毫米波雷達能在惡劣天候下導航,而非致冷紅外熱成像導引能靠熱信號,如敵方軍車的熱度,來追蹤目標。至於半主動雷射技術,則可藉由雷射指示器,或是來自空中或地面的雷射照明,來引導炸彈至確切地點。

此外,研發人員運用雙向Link 16戰術信息聯結系統,以及UHF數據傳輸裝置,賦予了SBD II在飛行中追蹤目標的能力。

SBD II僅重208磅(約94公斤),比多數空投炸彈都輕,因此F-35聯合攻擊戰機的武器艙內能放得下8枚,對戰機的隱形戰力有加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