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治學不感興趣?但依然看了一本專業的書,這書還怪好看的嘞

文|彌小木

“無論是否喜歡,政治總在影響着每一個人的生活”有人這樣說過政治和每個人的關係。

細細想來,確實如此。只不過,年少時的政治課,除了背背背,似乎沒有更多的理解。到現在,已經不太記得很多老師的面孔,卻依然記得高中政治老師的模樣。

是當時的政治老師講得太好?似乎不是。是因爲對於政治課的抗拒,這種從心底的抗拒,連帶着對老師的印象也變得深刻。這樣的抗拒,一直延續了很多年。

和政治學有關的話題,有人提及,也只是聽聽,基本不發表意見。前幾天,我家老大分享了課堂上的國際新聞,順便問問老母親的看法。額,這方面的內容,是老母親的知識盲點,說不出什麼來。

缺失的通識教育,總會在某個拐彎等着你。也罷,雖然不喜歡看相關的內容,但該補上的知識,還是要補上。

所以,找來了這本《包剛升政治學講義》。

得到系列的講義系列,比較適合當成各領域的通識教育。這幾年斷斷續續跟着講義系列,拓展了不少的知識。想要補上缺失的政治學?《包剛升政治學講義》來得剛剛好。

《包剛升政治學講義》,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包剛升,系統講解政治學底層邏輯的一本書。

在序言部分,作者包剛升就提煉了閱讀這本《包剛升政治學講義》,可能會給閱讀者帶來的重要收穫:

要是問我,在這5個收穫中,最中意的是哪方面?前三條。看了《包剛升政治學講義》,會對政治學到底講什麼,有個整體的認識。

前三條的收穫,又可以概括爲一個角度:看世界的新思路。

我們總說,透過現象看本質。如何學會看本質?可以從這個角度,也可以從那個角度,但個人從未想過透過政治學的角度看問題。閱讀《包剛升政治學講義》後,讓人打開了思路,多了一個角度。

下次孩子要是再分享相關的新聞,也許是能聊上幾句的。難道看這本《包剛升政治學講義》,就是爲了和孩子能有話聊?算是一部分原因。

關於政治學,《包剛升政治學講義》裡有理論,有案例。哪怕對政治學不太感興趣(對,說的就是我自己),也能輕鬆看下去。

《包剛升政治學講義》的結尾部分,總結了5條法則:

• 有效統治是人類社會的必需• 權力必須受到約束• 好制度使壞人變好,壞制度使好人變壞• 分歧與衝突是人類政治的永恆主題• 觀念是塑造政治的重要力量

看着這5條法則,開始相信“無論是否喜歡,政治總在影響着每一個人的生活”這句話。尤其是“好制度使壞人變好,壞制度使好人變壞”“觀念是塑造政治的重要力量”這兩條,並不侷限於政治學。

讀着這兩條法則,腦中閃現了很多的新聞事件,原來那些看起來家長裡短的新聞背後,也有政治學的身影。

看過《包剛升政治學講義》,對政治學有了喜愛嗎?喜愛算不上,但至少心中的抵抗少了些。年少時上政治課帶來的枯燥感減少了很多,甚至有點欣喜,從政治學的角度看問題,似乎能讓觀點更深入。

想補上政治學的通識教育,《包剛升政治學講義》是個不錯的選擇。

Hi~我是彌小木家有兩娃,一兒一女(小學生+初中生)佛系養娃的滬漂老母親~孩子們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挑戰課題。老母親一邊學習怎樣當媽,一邊保持自我的成長。分享女孩&男孩養育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