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戶數臺中增最多「5年1.6萬戶」 自用住宅桃園「價格親民」攀升

國內非自住用房屋持續增加。(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劉亭綜合報導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2019年全臺課徵「囤房稅」的住家非自住用房屋共68.55萬戶,比2015年增加6.75萬戶,增幅約1成,其中以臺中增加1.59萬戶最多。

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通報顯示,「囤房稅」2015年實施後,全國課徵戶數約61.8萬戶,之後逐年增加,至2019年課徵戶數已達68.55萬戶。六都之中,臺中市「囤房稅」這5年間增加1.59萬戶最多,增幅達18.8%;去年開徵10.04萬戶,爲六都中第二多,僅次於北市

▲臺中街景。(示意圖/記者張菱育攝)

財政部統計處分析主因應與中科、臺中工業區、水湳經貿園區等地持續發展,帶動當地不動產開發有關

臺北市這5年「囤房稅」開徵戶數則增加1.53萬戶,至去年增至9.45萬戶。統計處指出,應與投資客持續於北市置產有關。而臺北市因推動都更、危老重建而註銷稅籍,自住用減 3 萬戶,減幅達4.1%,是六都中唯一「不增反減」的縣市

統計通報指出,若從自住用房屋的增加情形來看,桃園市2015年至2019年增加最多,5年間多出4.5萬戶,增幅6.9%;至去年自住用房屋戶數已增至70.09萬戶 ,桃園房價相較雙北親民,吸引人口移入,因此帶動自住房屋增加。

▲不同使用情況有不同房屋稅算法。(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統計處進一步以鄉鎮區來看,全臺自住用房屋佔比最高區域高雄市鳳山區,達79.8%,基隆市安樂區佔比78.3%居次。非自住用房屋佔比,高雄市新興區佔比14.6%最高;臺中中區北區西區約1成3左右,分別名列第2至第4名;新北市淡水區佔比爲12.1%,排名第5。

房屋稅的計算公式爲「房屋課稅現值乘以稅率」, 又根據房屋使用情形分爲多種稅率課徵,其中主要有「住家用」和「非住家用」等類別。「住家用」大項下又有自住用、非自住等子類別,自住用指民衆自用房屋,全國限3戶以內,超過則歸類爲非自住用房屋,以較高稅率課稅,部分縣市還會依據持有戶數多寡訂定差別稅率,持有越多、稅率越重,俗稱「囤房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