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回臉書掌控權 細節都在「爲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功能裡

Facebook推出「爲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解答用戶對於動態消息運作方式的疑惑並打造個人化的Facebook體驗。(圖/Facebook提供)

爲了進一步增加平臺透明度,並且給予使用者更多關於Facebook (臉書)動態消息(News Fedd)的管控跧,以至於能提升平臺體驗。Facebook 今(24)日在臺召開動態消息迷思破解說明會,並且詳細分享了即將在臺推出的「爲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功能

今 Facebook 邀請到 Facebook News Feed 產品經理Ramya Sethuraman 爲港臺媒體揭開臉書動態消息算法整體概念以及詳解「爲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功能的內容

Facebook 動態消息演算法經常在變

今日分享有幾個重點值得讀者留意。Ramya Sethuraman 指出。過去事實上 Facebook 從起初開始是專注於讓使用者可以分享個人檔案,但後續發現人們期待能透過平臺更多與親友關心族羣互動,因此將發展重點轉向動態消息(News Feed),也就是使用者打開 Facebook 可以一直往下刷新,看見朋友粉絲團、社團、內容發佈者公開分享的內容之處。

Ramya Sethuraman 指出,事實上每個使用者每天從以上來源可以看到上千則貼文,但是大多數人頂多一天只會看到 300 則左右的貼文。因此,哪些貼文會優先排序,讓使用者能先看見,且對他更具意義,就很重要。而這就是 Facebook 動態消息演算法誕生的意義與基礎

而 Facebook 動態消息的演算法,原本就經常在修改的,並非從過往到現在一成不變。透過與機構、專家之間的對談還有研究中的發現,Facebook 會與時俱進透過演算法推測對於使用者而言更爲重要、更有意義的貼文內容,爲的是讓使用者能夠提升使用者在平臺上的體驗。

澄清五大Facebook動態消息迷思

在分享 Facebook 到底如何打造出動態消息演算法之前,Ramya Sethuraman 先是澄清了外界對於 Facebook 動態消息的五大迷思,也就是:

(一)Facebook 決定使用者可看見的貼文內容?

並不是。使用者可以看見的內容是由使用者決定,使用者所追蹤的粉絲團、加入的社團,或是經常互動的親友之處而來。

(二)Facebook 會竊聽用戶?

當然不會,這也是 Facebook 不可能會做的事情。

(三)Facebook 販售使用者的資料獲利?

這是不對的行爲,Facebook 也不會去做。

(四)Facebook 因爲「假消息」而獲利?

Ramya Sethuraman 指出,假消息的出現並沒有對 Facebook 帶來好處,這隻會讓平臺體驗變糟,讓使用者更不想多逗留,也對於社羣發展、企業經營都是不好的影響。

(五)動態消息只限製出現特定一羣人的內容?

Facebook 會優先顯示跟你經常有互動的使用者、粉絲頁...的內容,但不會透過人工限制你只能看見哪些使用者的貼文。

到底 Facebook 動態消息演算法如何運作?

Ramya Sethuraman 指出,此演算法有四大概念,粗略來說就是:(一)使用者所有可看見的來源貼文,會組成一個「庫存」,當中包含來自朋友、社團、粉絲團、內容發佈者的各樣貼文。()訊號:依據貼文本身的內容,例如由誰發表、發表時間、貼文形式(影片、找片、網路連結、文字...)、哪些貼文人氣更高(有很多互動、評論等等)等等,都會成爲這一條貼文的專屬「訊號」。Facebook 指出,他們認爲這些訊號中,最強的三種訊號,就是「分享對象、有多受歡迎、內容類型」等三種訊號。(三)基於這些訊號,Facebook 演算法會進行「預測」,推測你可能會與之迴應、互動的可能性。(四)演算法會依據貼文訊號各別給予不同的評分綜合起來就成爲這一則貼文的「分數」。相對分數越高的貼文,就會被排序在更前面,

AI算法不一定符合需求 釋放更多控制權給使用者

雖然有 AI 演算法的排序機制,但 Facebook 仍舊發現,這樣的方式不一定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因此 Facebook 也累積推出過不少工具,讓使用者可以決定可以看見哪些貼文。這些工具包含「優先看」(See First)、暫停追蹤(Snooze,暫時追蹤三十天)、取消追蹤(unfollow,雙方保持朋友關係,但不會再看見對方的貼文內容)等功能,而這些設定都可以在「動態消息偏好設定」功能中一次管理。此外,也可透過「隱私捷徑」來管控你的 Facebook 內容分享對象。

隱私權爭議爆發後,Facebook 開始更多的對外公開透明度報告,甚至公開社羣守則,讓社會大衆知道 Facebook 究竟如何判斷哪些內容違反平臺規定。也依照使用者需求,讓他們擁有更多對於 Facebook 動態消息內容的控制權。而這項改變的最新成果通通整合在近期已經發表的「爲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功能之中。

「爲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做什麼用?

Ramya Sethuraman 最後分享到,近期推出的「爲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功能,是他與團隊努力多時的成果,他非常期待能與使用者分享。具體來說,使用者只需要透過點選貼文右上角的「...」,在此功能上線後,就會看見「爲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功能的基礎介紹,緊接着就會告訴你爲什麼你會看見這則貼文原因,包含你跟這個人多久之前成爲好友、你們之間共同參與同一社團、你經常與對方互動、很常回復對方的貼文等透明度資訊。在讓使用者明瞭這些之後,Facebook 更將管控貼文顯示順序選項放在其中,讓你決定要不要持續把對方當作優先看的對象、還是要暫停追蹤等等,可一站完成。當然,如果用戶想要更進一步瞭解 Facebook動態消息的運作方法,也能直接引領用戶查看Facebook 公開分享的說明文件

除了針對使用者的角度,更多的將管控權開放給使用者,讓使用者能更直覺、快速的管道來管理 Facebook 顯示的貼文內容外,Faebook 也指出,他們明瞭在隱私權爭議爆發後,他們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贏回使用者的信任。他們將會長期投注在此領域,持續在打擊假新聞、提升使用者在平臺的使用體驗上發力,並竭力保護使用者的隱私,一但偵查到可能有惡意的隱私侵害行爲,便會加以阻止避免再度發生。

「爲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將自即日起陸續於全球上線,預計5月底全球所有用戶可使用這項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