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被迫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凸顯俄美分歧依舊

新華社莫斯科6月3日電 (記者李奧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2日審議通過關於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法律草案。該草案此前已在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獲得通過,將由總統普京簽署後生效

分析人士指出,俄方此前已盡力挽救該條約,如今退出是對美國執意單方面毀約的迴應。美方毀約旨在保障其自身的全球軍事優勢,再次體現了其對待國際條約“合則用,不合則棄”的霸權思維。此事凸顯俄美分歧依舊嚴重、戰略互信仍然缺失。

俄羅斯:窮盡辦法未能挽回

《開放天空條約》於1992年簽署,2002年起生效。該條約是冷戰結束後重要的信任建立措施締約國包括美國、俄羅斯和大部分北約國家。根據條約,締約國可按規定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據媒體統計,截至2019年,各締約國共執行超過1500次偵察飛行。

2020年5月,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指責俄羅斯違反《開放天空條約》,美國國務院隨即向該條約其他締約國通報退約決定。俄方表示,美方指責完全沒有根據。同年11月,美國宣佈正式退出該條約。此後俄方曾提出具體建議,希望在新條件下維持條約繼續有效,但未得到美方支持。今年5月27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鑑於俄方未能採取措施重新遵守該條約,美方經評估決定不尋求重新加入該條約。

俄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6月2日指出,爲促使美方留在《開放天空條約》,俄方已付出全部努力並嘗試了一切辦法,但美方的表態沒有留下任何餘地,表明其已最終決定拒絕重返該條約。俄方廢除這一條約是“合乎當前情況的正確選擇”。

美國:合則用,不合則棄

有軍事專家指出,《開放天空條約》已簽署多年,相比這一條約允許使用的設備,如今的衛星系統更加先進。美方之所以決定毀約,是因爲相信自己的太空優勢。美國《紐約時報》也報道說,美方官員認爲該條約的實際意義有限,衛星圖像能提供更大的參考價值

當初,特朗普政府作出退約決定,包括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在內的一些民主黨人曾批評此舉爲“放棄美國領導地位的短視政策”,但拜登如今上臺後並未逆轉這一決定。有俄羅斯專家評論,拜登政府在安全領域繼續實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只在細節上有所改變,整體上仍以維持霸權爲目標。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爲維持其全球霸權,對待國際條約一向“合則用,不合則棄”,單方面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只是一個新的例證。

此前,對於同爲俄美之間主要軍控條約的《中導條約》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國2019年堅決退出了前者,卻在今年2月與俄方達成協議將後者的有效期延長至2026年。

俄方專家認爲,美國之所以決定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因爲其認爲可通過該條約限制俄方優勢武器。但在自以爲能夠獲取優勢的方面,美方不會選擇妥協留在相關條約內。

俄美分歧依舊

普京和拜登定於6月16日在瑞士日內瓦會晤。俄總統網站說,兩人將討論俄美關係現狀和發展前景、戰略穩定、抗擊新冠疫情合作以及地區衝突調解等問題。《紐約時報》報道認爲,拜登政府拒絕重回《開放天空條約》,可能使日內瓦會晤氣氛更加緊張。

分析人士認爲,包括俄羅斯退出和美國拒絕重返《開放天空條約》在內,最近兩國間的一系列互動顯示,雙方間分歧依舊嚴重。

5月19日,美國國務卿林肯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冰島舉行會晤,爲兩國領導人見面做準備。雙方表達了合作意願,但承認兩國存在巨大分歧。拉夫羅夫6月1日明確表示,俄方不指望此次兩國總統會晤有突破性成果,“我們沒有試圖製造(會晤)將取得某些突破、做出某些歷史性重大決定的印象”。

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問題在兩國元首會晤前再次浮出水面,加劇了雙方關係的緊張態勢。世界肉類加工業巨頭JBS公司美國分部JBS美國食品加工公司近日遭到黑客攻擊。有報道稱,網絡安全調查結果顯示,發起攻擊的黑客組織有部分成員在俄羅斯。拜登6月2日表示,美方正密切關注這起事件,將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對俄羅斯採取報復行動。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說,美方不排除任何迴應措施,拜登將在會晤中與普京討論此事。

俄羅斯《祖國武庫》雜誌主編穆拉霍夫斯基評論說,俄美雙方對當前議程的諸多事務持有完全不同的立場,因此此次俄美總統會晤將不會達成重要協議。(參與記者:劉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