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讓利卻上告WTO 前官員:牛頭不對馬嘴

大陸已暫停進口臺灣的釋迦和蓮霧,圖爲2019年在廣西南寧舉行舉辦的桂臺康養美食文化交流暨臺灣名品展銷活動,消費者開心地品嚐釋迦。(中新社)

此次中國大陸禁止我國蓮霧、釋迦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原本說要赴WTO提爭端解決,但後來又改稱在WTO的例行會議SPS中解決,熟悉WTO經貿談判的前農經官員直言,大陸是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架構下,「讓利」臺灣蓮霧、釋迦銷陸,跟WTO一點關係也沒有,我方去告,不管是循爭端解決機制,還是改爲SPS例會,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就像雙方在WTO沒婚約,卻去告家暴一樣荒繆。

這位從關貿總協(GATT)時就在WTO日內瓦總部駐點長達10餘年的前官員說,我方在WTO對大陸農產品片面禁止,且並沒有比照其它WTO成員國給予互惠平等開放,即便告到WTO爭端解決機制,我們也是理虧,更何況鳳梨、蓮霧、釋迦都是大陸因爲2008年的兩岸和平紅利及ECFA協議下的讓利措施,跟WTO協議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過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表示,農委會認爲目前中國大陸給我方的是片面資訊,因此希望透過WTO平臺,邀請雙方就關切的資訊提出說明。但他也直言,「爭端解決機制」從成立工作小組調查,到調查約花6個月時間,必要時可再延長3個月至9個月,花費至少1年纔會有結果,更何況現行上訴機構因爲美國杯葛持續停擺。

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雷立芬說,到SPS例會表達關切,並無不可,但農委會更應該做的是實質協助農民,如之後要祭出的外銷獎勵,應記取鳳梨外銷的教訓,必須事前訂出關鍵績效指標(KPI),「農委會不能淪爲灑錢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