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念珠菌肆虐 超級細菌夢魘重現

農畜業濫用抗生素,人類間接接觸也受影響。(圖/達志)

耳念珠菌既棘手、持久又會傳播,美國疾管局認爲這是嚴重的健康威脅。而人類濫用抗生素,也讓超級細菌的抗藥性進化,導致無藥可醫。

接連幾天,先是美國傳出因爲「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產生強大抗藥性,導致近半數患者在感染後90天內死亡,迫使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將耳念珠菌列入緊急威脅名單。後又傳出中國已確認18起這種超級真菌感染病例,一時之間,「超級細菌」的夢魘又被熱議。

1928年,英國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佛萊明發現了青黴菌殺死其他細菌,後來牛津大學佛洛裡與柴恩聯絡佛萊明取得菌株,成功純化青黴素;1940年代盤尼西林因此成功量產問世,拯救了大量二次大戰軍人生命,正式開啓抗生素時代,3位學者也因此獲得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

發明抗生素 延長人類壽命

抗生素在人類史上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讓過去聞之色變的感染性疾病得以被治療,間接促成人類壽命的革命性突破;曾有專家認爲,這項重大的醫學發現至少提高了人類壽命20年。

在盤尼西林開發之前,一個小小的傷口就可能要了人命,現在抗生素大量應用,沒人會再把小傷口當一回事。然而,也因爲方便好用,甚至有些國家不需要醫師處方就能取得抗生素,導致濫用抗生素的行爲加劇。不過,細菌也不是省油的燈,它們爲了生存而進化,從而出現多重抗藥性的微生物,也就是後來常見諸媒體的所謂超級細菌、超級真菌。

英國前首相卡麥隆任內,有感於因爲濫用抗生素所造成的「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AMR)危機已現,卻沒有人認真統計過它的影響性,因此要求進行廣泛的AMR探討。後來出爐的報告預測,如果人類毫無作爲,那麼2050年因爲超級病菌而死亡的案例將超過1000萬人,遠遠高過目前的70萬人,也比屆時的癌症死亡預估800萬人還多。更有甚者,AMR會讓許多勞動力生病或死亡,這些成本將影響全球經濟生產的2~3%,累積到2050年約爲100兆美元。

當然,人類不會毫無作爲,這份統計也並非人人認同,但是凸顯的風險卻無法被忽視。難道在盤尼西林發現的100年後,世界又將再度邁入感染性疾病的藥物黑暗時代嗎?這不是危言聳聽,如果人類真的毫無作爲的話。

擁有抗藥性的病原微生物被通稱爲「超級病菌」(superbugs),不過這些抗藥病原菌並不會威脅所有人,而是免疫力較弱者,包括新生兒、長者、吸菸者、糖尿病或服用類固醇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等。超級病菌常在醫院爆發感染事件,正是因爲醫院的患者通常免疫力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