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死傷近6成是機車釀禍 電動自行車傷亡3年暴增2倍

靖娟基金會指出,兒童交通事故死傷仍持續上升,近6成是機車事故,電輔自行車死傷3年內成長2倍,呼籲政府擴建友善騎乘環境。學生模擬示範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蔡亞樺攝)

靖娟基金會指出,兒童交通事故死傷仍持續上升,近6成是機車事故,電輔自行車死傷3年內成長2倍,呼籲政府擴建友善騎乘環境。(蔡亞樺攝)

兒童死傷時所有聞,靖娟基金會今(5)日公佈2023年兒童事故傷害新聞統計分析,發現兒童交通事故死傷仍持續上升,近6成是機車事故,且電動輔助自行車、微型電動二輪車件數大幅增加,其中電輔自行車死傷3年內成長2倍,老師認爲,目前欠缺對於電輔自行車的交通安全教育,兒少感知薄弱。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指出,扣除兒虐、性侵等類別,2023年發生234件兒童事故新聞,導致14歲以下兒童38死、581傷。以事故類別來看,除食安問題導致的集體事件,交通事故仍爲造成兒少死傷的主要原因,去年新聞統計,交通事故案件數爲79件、造成133名兒少死傷,以機車事故爲主。

許雅荏表示,靖娟進一步對照交通部道安資訊平臺數據,發現2023年慢車的死傷較2020年上升,目前法規規定未滿14歲以下兒少不能騎乘、也不能搭乘微型電動二輪車,但連許4年都有近200名兒少違規受傷;電動輔助自行車死傷人數逐年增長,2023年創下新高,死傷數在3年內成長2倍。

許雅荏表示,未滿14歲以下兒少目前可以騎乘的車種,僅腳踏自行車及電輔自行車,除電輔可由成人附載幼童外,其他皆不能附載,因此呼籲政府應擴建專用車道或人車共道等,相對安全的騎乘環境,以避免交織產生的風險。

出席記者會的花蓮縣國風國中老師王錦懋說,電輔自行車輕便、不需花油費,全國約2成國中生騎乘當作代步工具,尤其大衆運輸不發達的偏鄉地區,學生常常騎乘電輔自行車,有些學校還會提供充電樁,開放學生充電,老師普遍也採取開放態度。

但王錦懋說,現況缺乏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教育訓練,導致兒少的危險感知較爲薄弱,且偏遠地區沒有自行車專用道,學生只能騎在一般車道與其他車輛混用,希望政府提升家長與兒少對慢車規定的認識,並改善交通道路,確保騎乘安全。

許雅荏提醒,未滿14歲兒少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應注意事項,包括落實駕駛人的責任、遵守慢車的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騎乘前完成車輛檢查,以及正確配戴安全帽,並騎乘在符合規範的通行空間。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