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公租房惠民利民作用

公租房關係民生福祉,是新市民、青年人等羣體解決住房問題的重要途徑。爲了治理公租房領域相關亂象,近日江蘇揚州發佈通告,明確公租房承租期間,禁止任何單位及承租人員,轉租、轉借、轉售公租房,禁止房地產經紀機構及其經紀人員,提供公租房出租、轉讓、出售等房地產經紀業務。

隨着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在一些城市,新市民、青年人階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顯現,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也亟需改善。爲此,國家推出了公共租賃住房制度,爲符合條件的城鎮中低收入且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

可見,公租房制度推出的目的是解決困難家庭、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然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一些地方的公租房因其租金優惠、地理位置優越,讓有的承租人動起了歪腦筋,以轉租、轉借甚至轉售公租房等方式來獲取利益。這種行爲不僅導致輪候人員無法申請到公租房,還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影響了公租房制度發揮應有作用。

市場上存在違規轉租、轉借、轉售公租房的現象,反映出公租房監管中還存在准入退出機制落實不到位等漏洞,導致部分人違規佔用、擠佔社會公共資源。

需要明確的是,公租房是國家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質是公共福利租賃房屋。必須守牢公租房的兜底保障底線,打擊和杜絕任何形式的轉租、轉借、轉售等違法違規行爲,切實保障住房困難羣衆實現安居夢。

守牢公租房兜底保障底線的源頭,在於完善體制機制,堵塞制度漏洞。爲此,應進一步健全公租房准入和審覈機制,細化公租房管理辦法,加強對申請人或承租人信息的有效覈准,完善公共租賃住房信息審查和核查制度,從源頭上堵住不符合條件者承租公共租賃住房的缺口。同時,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將公租房准入條件、配租方案、分配結果等,全流程“曬在陽光下”,接受社會監督。

守牢公租房兜底保障底線的關鍵,在於善用信息化手段,推動公租房業務的智慧化服務和管理。可以依託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手段,搭建公租房業務數字化平臺,接入公安、民政、人社等多個部門數據信息,構建全面的公租房信息共享數據庫,推進大數據實時比對在申請、准入、退出等公租房服務和管理中的應用。在研判公租房使用方面,可以利用人臉識別、智能門鎖等新技術新裝備,精準比對住戶人像信息,從源頭杜絕公租房轉租、轉借、閒置等問題,實現公租房精細化、精準化、可控化的智能管理。

守牢公租房兜底保障底線的重點,在於動態覈查、違規清退,確保公租房資源公平善用。應建立嚴格的線上、線下並舉的動態覈查機制,綜合運用教育勸導、行政處理、信用懲戒、公開曝光、司法強制等措施,加大執法力度,維護羣衆公平享用公租房的權益,切實發揮好公租房惠民利民作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