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熬夜打手遊+久坐」 臺中15歲國中生引發痔瘡

臺中15歲男國中生因「熬夜、打手遊」久坐不起,竟引發痔瘡。(示意圖,與本案無關/翻攝自免費圖庫pxhere)

記者陳玉/臺中報導

臺中一名15歲男國中生,放暑假連日熬夜打手遊竟引發痔瘡,檢查發現肛門口有一顆如花生米2公分大小的「痔瘡並血栓」,經開藥膏塗抹泡水坐浴後已減緩不適;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醫師北江提醒,智慧手機普及後,臨牀上已出現痔瘡年輕化現象,呼籲大衆生活作息不要被3C產品操控,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國中生媽媽透露,孩子放假後連續幾天熬夜上網追劇、玩手機遊戲,再睡到自然醒,經醫師進一步瞭解家族史,發現男孩父親也有痔瘡病史。林北江指出,家族史遺傳會讓子女體質比較容易發作痔瘡,此病例加上暑假作息大亂,多日熬夜加上久坐,同一姿勢維持太久,在不正常的壓擠下血流不順,導致靜脈曲張,引發肛門出血或疼痛

林北江說明,「痔瘡並血栓」屬於外痔,前幾天的急性期會讓屁股變得很敏感,就算不碰也很痛,可用打麻藥後把血塊取出處理;但此案例求醫時已過急性期,痔瘡被碰到纔會痛,所以開藥膏塗抺並囑咐泡水坐浴以加速消腫、減緩不適。

依據流行病學統計,痔瘡好發於45至65歲,但近10年來,痔瘡年輕化出現明顯趨勢,30多歲的痔瘡病人已經司空見慣推究原因來自智慧手機的普及化,但15歲竟已痔瘡發作,確實少見

林北江提醒學生族羣,放假期間仍應維持正常作息,不要帶手機進廁所,避免排便過久;飲食方面少糖、少刺激,儘量採用高纖飲食;上班族辦公室最好每100分鐘起來倒水喝起來動一動,避免久坐、久站與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