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乳癌等11種癌症基因定序將納健保!醫憂腸癌未被列成遺珠

臺灣癌症基金會12月10日於臺灣大學舉辦「2023癌症精準治療大未來—戰勝癌細胞,你應該要知道!」病友講座。鄭鬱蓁攝影

健保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明年上路,首波預計納入肺癌、乳癌等11種癌症,都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高風險族羣。不過,醫師指出,腸癌晚期患者不進行基因檢測,可能難獲最適合的藥物治療,成爲健保給付遺珠。

臺灣癌症基金會12月10日舉辦「2023癌症精準治療大未來—戰勝癌細胞,你應該要知道!」病友講座。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表示,想要「精準」狙擊癌細胞,關鍵在於基因檢測,透過腫瘤切片或是血液檢體,找到變異基因後,找到合適的標靶藥物,對症下藥。

李崗遠說,NGS已成爲抗癌利器,依照檢測項目,大致可分爲廣泛、一般等兩大類,前者費用較高,屬於全面性檢測,可檢測出少見的基因突變型,作爲治療重要指引;一般型的檢測項目較少,主要針對標靶藥物相關基因檢測,如EGFR、ALK、MET類標靶藥物,健保目前規劃的NGS給付類型以此爲主。

依照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公佈,NGS納健保癌症類別,由各專科醫學會提出建議,包含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肝內膽管癌、攝護腺癌、黑色素瘤癌、腸胃道間質癌、泌尿道上皮癌、甲狀腺癌/甲狀腺髓質癌、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胰臟癌等。

國內腸癌治療權威、臺北慈濟醫院醫療部醫療長何景良表示,三陰性乳癌、卵巢癌,以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等癌症,均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高風險族羣。而2021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第二名的大腸癌,發生人數衆多,大腸癌的基因變異目前已經有一些對應的藥物可供治療。若不進行基因檢測,可能難以獲得最適合的藥物治療。

何景良表示,腸癌患者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目前雖然不像肺癌有許多的相對應抗癌藥物,但仍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檢測,擬定治療策略。尤其是因爲大腸直腸癌牽涉多項的基因突變、促癌及抑癌蛋白質的不同表現,個別癌友的身體狀況及腫瘤特性、位置等,加上目前醫療科技也持續地在這部分努力,建議癌友務必與醫療團隊進行充分的討論,以提供最完善的個人化治療。

另外,由於健保給付只有一次,因此何時要用?是重要經濟考量,李崗遠建議,在確診罹癌時,即建議接受一次NGS檢測,決定第一線用藥;出現抗藥性、癌細胞復發後,再做一次廣泛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找出抗藥機制與可能治療方向。

不過,他表示,還是會和病人討論,如果病況已沒時間等,就可以考慮先把NGS用掉,如果沒有急迫性,或症狀已非常明顯,也許可先使用傳統方法找出基因型、把NGS留到後面。若是兒童血液腫瘤可以先使用NGS及早治療;三陰性乳癌、攝護腺癌等沒有明顯位點,也建議可以先使用。

奇美醫學中心病理部分子病理科主任李宛珊則建議,若經濟情況許可,在選擇標靶藥物前、想要了解抗藥機轉,或做遺傳性基因檢查的癌友,也可選擇NGS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