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經常罵母親,母親走後他沒傷心,直到父親去世才發現他的秘密

故事自述人:林俊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父親虧待了我的母親,而且這種虧欠是一輩子的那種,以至於在母親去世了之後,父親像一個沒事人一樣吃喝玩樂一樣不落。

我姑姑曾問他,我母親走了,他一個人生活的習慣不習慣,能過好日子不能,可父親卻笑着說:“都活了幾十年了,有什麼不習慣了,有什麼過不好的,等過不下去了就找他們養老去。”

他所說的就是我了,我是他唯一的兒子,但我卻對他養老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的上心。

因爲我一直覺得他這個人太自私,也太冷漠了,不光是我一個人這麼說,鄰居們都會私下裡笑罵我父親的冷漠,老伴走了不痛心,反而表現的平平無奇,讓人無法理解。

母親曾經跟我講過,她與我父親之間的相識挺簡單的,在那個時代有媒人給介紹,倆人基本上在婚前沒有太多的瞭解,見了幾面就確定了婚姻關係。

那時候母親的家境並不好,她是家裡的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姥姥姥爺對母親也不是那麼的重視,是有一些重男輕女的思想的,因此母親出嫁的時候幾乎沒有嫁妝。

而父親也是個大男子主義的人,作爲家裡的老大,他不光跟爺爺奶奶會對着幹,甚至還把二叔三叔教育的服服帖帖的,在家都害怕他。

有時候二叔三叔的事情都輪不到爺爺做主,父親一個人就給承包了。

用母親的話來說就是:“你爸就是家裡的老大,誰也管不住。”

也正因爲如此,父親的脾氣性格是有些急躁的,只要平常有一點小事沒順了他的心意,就會弔着個臉,抽着煙,陰沉的讓人害怕。

可就是這樣的人,卻娶了一個溫柔似水的母親。

我的母親與父親的性格截然相反。

母親很溫和,說起話來都十分的柔弱,而且是個踏實過日子的女人,從與我父親結婚開始就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盡心盡力的忙活家裡的事情,一點也不會讓家裡變得髒亂差。

年幼的時候我跟着他們一塊下地幹活,忙活一早上臨近中午的時候纔會回來,一回來父親就抽着煙坐在清涼地方歇息去了,可母親卻要忙活着做午飯,也不需要父親插手,父親也不願插手。

我當時無數次心疼母親太累了,想要去幫助她幹一些活,可母親卻總是笑着說:“你有這份心就夠了,去歇着吧。”

就這樣母親一個人承擔了家裡所有的事情,不管多累多忙她都會做好飯叫我們吃,吃過之後我去玩了,父親便去歇息了,只有母親還在忙着收拾碗筷,所有事情處理完了之後她才能夠休息。

說不累是假的,可不管外人咋看,母親卻一直都做得心甘情願。

有一次家裡曬在門口的糧食被鄰居的拖拉機給壓到了,我急忙叫來了母親,母親一過來就着急忙慌的開始吵吵起來了,但細聲細語的她卻發不起火,儘管臉上的表情能看出很生氣,很着急,卻吵不過鄰居。

一邊說讓他們賠,一邊怪他們不看路,故意壓壞我家的糧食,可鄰居卻不甘示弱,說我們不該佔路,還說門口的路不是我家的,扭頭就走了。

那事兒讓母親可難受了,我當時真想要去替母親出氣,可母親卻叫我回來跟她把糧食收了起來。

父親回來知道這事情之後第一時間不是幫家裡出氣,反而是罵罵咧咧的說:

“你說你這人也真是,說了你就在門口看着,別讓人給壓壞了,你還回去睡覺,門口都沒人看着了,別人能管那麼多麼,壓壞了你還不讓人賠,你真是吃虧的性子,只能乾點婦女的活。”

母親像是受了委屈一樣,憤憤不平的抱怨着太累了,就休息了一會,,可父親卻聽不進去,依舊責怪是母親的錯。

結果父親轉頭出了門,再回來了時候拿着十來顆雞蛋回來了,以爲他出門買的,結果才知道他是跑到鄰居家裡要賠償去了,母親喜笑顏開,可依舊被父親數落了一頓:

“以後讓你做啥你就做啥,讓你看着糧食就行了,別像個傻子一樣只知道自己在家裡生悶氣。”

父親的話真挺難聽的,但母親卻並未生氣,而是略帶不滿的說:“那以後你看着,我管不了,我坐門口都能睡着了,看不住。”

母親總是這樣,不管父親怎麼數落她,不管受沒受到委屈她都是這樣,只是自己輕聲的抱怨兩句,僅此而已了。

後來家裡的光景過得好一些了,我在考大學的時候是住在城裡上學的,父母爲了多賺些錢,也爲了能夠照顧到我,就搬到了縣城裡打工,他們租了個房子,父親白天出去打工,晚上就回到住所了,遇到春種秋收的時候他們纔會回去。

當時母親想要擺個小攤,夏天賣涼皮,冬天賣烤紅薯,也想要賺一些錢,可父親又罵罵咧咧的說她沒事找事,又是說讓她好好給我做好一日三餐,好好的監督我學習就夠了,又是說她的脾氣性格做不了生意,一直都沒有張口同意。

母親說不過父親,這事兒也就作罷了。

高中畢業後我也是考上了大學,這讓母親高興壞了,就連平日很嚴肅的父親都一個勁的誇我有出息,那個夏天過得很開心,他們帶我出去逛了逛,也買了很多東西給我。

快要上學的時候纔開始犯了愁,爲了學費的事情發愁,母親天天抱怨着去哪裡借點錢,等我上學了之後她就出去打工賺錢,可父親抽着煙沉默不語。

母親說想回孃家找姥姥姥爺借錢,可父親扭頭罵她說:“你就是個二百五,今天找你爸媽借了錢,以後他們養老就得找我,你也不想想你爸媽那人能借多少,你少給我添亂了。”

母親被父親懟的無話可說,轉頭又去看家裡攢的錢有多少,去算賬去了,結果卻發現家裡的存款早就見底了。

那一次她真的有些生氣了,很憤怒的跟父親吵了起來,說之前的錢都去哪了,怎麼沒錢了?

結果父親平平淡淡的說錢用來請客吃喝了,說我考上了大學是個喜事,他跟他那些朋友們聚了聚。

那是我印象中母親哭得最傷心的一次,也是母親最難受的一次,她委屈的說:

“我平常不敢吃不敢喝,就怕家裡沒錢,你倒好,拿着錢就胡吃海塞了,現在沒錢了,你說怎麼辦。”

父親卻還是罵母親太矯情了,扭頭就離開了,那次母親難受了好幾天,最後學費其實還是湊夠了,是父親從外面借來的錢。這才解決了家裡的困境。

再後來的生活就比較平淡了,我在外面讀書,他們在老家賺錢,母親找了個工廠的活湊合的幹着,日子也算稍微順當了一些。

可父親對母親的態度卻從來都沒有變過,每次回家的時候他們都會吵吵幾句,也幾乎都是父親發脾氣,母親默默承受。

我結婚的時候是在村裡辦的酒席,因爲事情多,來的人也多,家裡挺忙的,這一忙起來就容易有忽略的地方,因爲母親準備菸酒的時候沒準備齊全,結婚當天少了一些東西,父親一着急就開始罵母親了,說她一點小事都辦不好,母親也着急,但畢竟是自己做錯了,所以就沒說話。

我替母親跟父親發了火,怪他說話太難聽了,一點小事沒必要發火,沒想到父親扭頭就開始教育我,說我翅膀硬了,敢跟他叫板了,要不是那天人多,我感覺我都能跟我父親打一架。

現在想來也挺好笑的。

再往後他們的年紀慢慢也大了,母親在我家裡幫我帶孩子,父親則是在外面繼續幹活賺錢,直到他們紛紛步入六十歲之後才重新回到了村裡養老。

可他們生活方式依舊沒有改變太多,每次回家的時候都能感覺出來,吃飯的時候父親坐在飯桌前一動不動,等着母親端飯端菜,沒有菸酒了還要指揮母親去給他買,像個大爺一樣。

我替母親鳴不平,就當着全家人的面說:“爸,我媽也年紀大了,你有手有腳的啥事不能自己幹,非要讓我媽幹不行?以後你有什麼事情來指揮我,我給你幹。”

父親倒也不含糊,直接讓我去給他買了兩條煙,兩瓶酒放在了家裡。

我偷偷跟母親說讓她以後多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要事事都聽我父親的,可母親只是聽着笑笑,沒有說話。

他們倆就這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生活着。

母親是在六十五歲去世的,她的身體也是這麼多年落下了病根,後來這些年我經常的帶她去做檢查,看病吃藥,可她最後還是扛不住了病痛,最後離開了。

離開前的那段時間裡我以爲父親能夠多爲家裡做些事情,讓母親開心些,可沒想到父親的脾氣卻依舊沒變,話該難聽的時候還是難聽,也沒做過太多不一樣的舉動。

在母親的葬禮上父親並沒有流露出一點的傷感,笑着跟一些親朋好友抽菸,聊天,那份淡然好像是在參加別人的葬禮一樣。

葬禮結束後我有些不滿,嫌母親的離世就是累出來的,埋怨父親這麼多年光知道使喚母親,對母親不好。

可父親卻抽着煙說:“你纔多大還要數落你老的?好好過你的,一個月把生活費給我打回來就行了,我也不去你家裡過。”

我當時也是賭氣,扭頭就帶着妻兒回家了,每個月除了給父親固定的生活費之外我們的溝通就很少了。

氣消了之後我也曾於心不忍,怕父親一個人在老家生活的沒有保障,想要帶他來我家裡一塊住,可他卻不那麼的樂意,直言自己在家裡生活的習慣,不想來城裡跟我們住。

我也沒有勉強了。

有時候也擔心他一個人在家裡過不好,畢竟這輩子家裡的活都是母親忙活的,飯都是母親做的,生怕父親一個人在家吃不好,過不好,可偶爾幾次回去卻發現我錯了,父親早飯自己湊合的吃一些,午飯跟晚飯基本上都是在外面下館子解決的,要麼就是去其他人家裡蹭飯,反正很少自己做。

我讓他少吃外面的飯菜,不衛生,可他卻不聽,又不想來跟我們生活,又一個人不會做飯,真的讓我挺無奈的,不過看他的身體還算硬朗,我們就沒有多管了,只是經常打打電話,帶他去醫院檢查檢查。

母親去世後第三年,誰也沒有想到父親卻突然離世了,還是鄰居打電話通知了我,父親走得很安詳,睡了一覺就沒有醒來過了,鄰居說每天早上我家大門都會開着,結果那天沒有開,他覺得不對勁就闖門進去了,這才發現父親已經不行了。

那一刻我真的有些繃不住了,後悔沒有強硬一些把他接到我身邊來生活,可這一切都已經晚了。

直到父親的葬禮結束之後,我才從他的枕頭下發現了他的秘密。

在父親的枕頭下藏着的東西很多,有錢包,有存摺,還有三張照片,一張照片是他與母親的結婚照,一張是我們三個人當時拍全家福的照片,還有一張是他跟母親晚年的時候我帶他們去拍的照片。

那三張照片很有溫度,讓我一時間落淚了,在他的錢包裡也有一封信,信上寫着很多東西,有存摺的密碼,有父親所交代的後事,其中有一條就是:

“把我葬在你母親的前面。”

我真的哭得撕心裂肺的,原來父親對母親的愛一直都那麼的深,現在想來父親對於母親來說就是擋在身前的將軍,不管什麼事情都要擋在母親前面,即便是對母親總是罵罵咧咧的,他卻總想要爲母親遮風擋雨。

曾經一幕幕浮現在眼前,好像每一次,每一天,父親都站在母親的前面。

那一刻我終於理解了他們的愛情,明白了爲何在母親眼中這份婚姻能走完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