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七號週二發射模擬影片曝 6衛星每天供「4000點資料」估颱風路徑更準

福衛七號發射模擬影片

▲福衛七號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梅里特島,搭載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獵鷹重型火箭升空,圖爲發射模擬畫面。(圖/翻攝「SpaceX」YouTube)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福衛七號將於臺灣時間週二(25日)上午11時30分起,開啓爲時4小時的「發射窗口」,火箭在這期間都可以發射,如今發射模擬影片也曝光。福衛七號是氣象衛星,準備接棒天氣衛星老將」福衛三號,未來將提供比福衛三號精確度再高一成的氣象預報,6枚衛星每天可提供4000點大氣資料,提升颱風等劇烈天氣預測準確度,獲專家譽爲「進化版溫度計」。

國家太空中心(NSPO)介紹,福爾摩沙衛星七號計劃(簡稱福衛七號計劃)爲臺美雙方大型國際合作案,執行單位爲太空中心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本計劃是福衛三號的後續計劃,任務目標爲建立高可靠度操作型氣象衛星系統,延續福衛三號計劃的掩星氣象觀測任務,將於低傾角佈署6枚任務衛星,以密集提供中低緯度的氣象觀測資料。

太空中心說,福衛七號衛星上將搭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無線電訊號接收器,可接收美國的GPS及俄國的GLONA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訊號,藉由量測無線電掩星訊號,可推導出大氣層壓力、溫度和溼度等大氣參數,與電離層的電子濃度

▼福衛七號爲臺美雙方大型國際合作案。(圖/國家太空研究中心)

▼STP-2任務24枚衛星已妥當安裝好,準備進行火箭酬載艙封裝。(圖/國家太空研究中心)

▼福衛七號安裝在火箭酬載分配轉接環。(圖/國家太空研究中心)

福衛七號星系部署完成後,高度550公里、傾角24度,繞行地球一圈約97分鐘;6枚衛星佈署完成後,可提供在南北緯50度間每日約4000筆資料,資料量約是福衛三號的3、4倍,大幅增加包含臺灣在內的低緯度地區氣象資料。

太空中心指出,觀測資料將提供中央氣象局納入數值預報系統,提升國內氣象預報準確度及劇烈天氣(颱風路徑降雨)預測準確度;每天平均可提供4000點大氣資料,對於天氣預報、氣候觀測、太空天氣監控有很大的助益

福衛三號、福衛七號是目前全世界唯二利用「掩星技術」,進行大氣觀測的衛星星系,可以蒐集到從地面垂直向上、離地面60公里高空之間,每100公尺的溫度、氣壓水氣資料。

▼福衛七號計劃任務架構。(圖/國家太空研究中心)

福七星系24小時掩星分佈資料全模擬圖。(圖/國家太空研究中心)

太空中心指出,由於這兩號衛星不受地區限制,每天幾千點資料、大範圍均勻分佈位點、可直接量測電離層資訊,資料一樣與全世界共享,大幅彌補高空氣象觀測的不足。

福衛七號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梅里特島(Merritt Island),搭載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重型火箭升空,於臺灣時間25日上午11時30分起,開啓爲時4小時的「發射窗口」,火箭在這期間都可以發射,如果錯過這4小時,當天就無法發射。

本次發射由美國空軍的「Space Test Program-2(STP-2)」任務編組負責,包括6枚福衛七號在內,總共有24枚衛星搭着這班火箭一起升空,這也是太空中心第一次與其他衛星任務同時進行發射準備作業

太空中心表示,依照軌道高低與軌道型態,這24枚衛星被安裝在三段特殊設計的「火箭酬載分配轉接環(Dispenser)」上,等到達目的軌道,就讓衛星下車。

▼太空中心發射團隊與6枚福衛七號及STP-2任務其他衛星合影。(圖/國家太空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