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休耕惡性循環 將引爆缺糧風險
國人食米量逐年遞減,政府在水資源競用區實施大區輪作,也藉此減少農業用水。(本報資料照片)
嘉南平原今年破天荒一、二期稻作休耕,臺南後壁等地明年一期作逢「大區輪作」休耕,農業部長陳吉仲雖曾口頭允諾若明年供水無虞,這些區域可不列入大區輪作範圍,但這幾年水情變化讓農民不敢太樂觀。面對缺水難關,爲確保民生及工業用水,灌溉用水先被犧牲,此一惡性循環之下,未來將面臨稻米產量減少,是否引發缺糧問題,恐怕得未雨綢繆。
面對極端氣候考驗,臺灣連年面臨缺水危機,嘉南平原今年一、二期稻作休耕,育苗場、代耕業、碾米廠、肥料及農藥等產業鏈都受波及。
後壁區育苗業者李明倉說,育苗需要經驗與技術,農村人口老化凋零快,所以必須傳承,現在經常性的休耕,不僅生意減少,員工也流失,想要回聘更是困難重重,明年一期作是否正常供灌仍是未知數,現在他都還不敢徵人。
前臺南縣長蘇煥智早在2009年88風災過後,即曾針對極端氣候致臺灣易澇易旱,示警糧食生產恐現危機。一晃眼10多年過去,極端氣候對臺灣農業衝擊愈來愈劇烈,蘇煥智直言,「我們政府在因應極端氣候的農業政策,到底做了什麼?」
他說,缺糧危機是全球性議題,臺灣不可能置身事外,而國內農業政策並沒有針對缺水議題提出具體有效解方,這幾年只要一遇缺水,農民就被迫休耕,衝擊農業甚鉅。
蘇煥智也說,雖然國人食用稻米產量逐年減少,但臺灣目前過度依賴進口麪粉、雜糧及飼料等等,一旦氣候變遷持續、國際通膨造成物價波動,極可能面臨缺糧危機。
他指出,先前缺蛋就是讓國人都很有感的例子,自從禽流感後,蛋價就回不去了,今年初缺蛋議題發生後,讓全臺灣吵了至少半年,不只淪爲政治炒作,更造成民心不安,除了雞蛋漲價,國際飼料漲價,連帶國內畜牧業如雞肉、豬肉也喊漲。
蘇煥智也提到,臺灣可以參考日本的作法,以日本努力提高國內稻米需求爲例,以米粉替代價格不斷上漲的麪粉,生產米麪包等,臺灣也須努力提高糧食自給率,避免過度依賴國際進口糧食,才能降低缺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