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嘛一次性付完!”深陷華爾街英語倒閉風波的貸款學員

“貸款錢還完了,我的課還沒上完。”

“辦理貸款的時候,全程腦袋都是懵的。”

“不管在裡面借多少次,度小滿都好像不限額。”

……

華爾街英語四處閉店、辭退員工等消息傳出後,各個學員羣原地改名“討債羣”,這家昔日明星成人英語培訓機構的疑似破產事件仍在發酵中。

值得關注的是,在其光鮮形象背後,是單個學員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鉅額學費和無所不在的教育貸。而隨着華爾街英語深陷資金鍊危機,不少學員的學費“打了水漂”,還貸卻將繼續。

據一個由10多位學員組建的志願者團隊向界面新聞展示數據顯示,截至8月22日,6554名華爾街英語受害學員共涉及學費金額5.2億元,人均客單價近8萬元,其中超過52%的學員通過貸款方式付款。然而,這或許僅是“冰山一角”,華爾街英語當前在中國11座城市擁有39個學習中心,學員數量遠不止於此。

界面新聞也通過多個渠道向華爾街英語學員發放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涉及貸款原因、金額、期限、利率和具體產品等,在不到24個小時內回收到245份問卷,其中貸款學員229名。

229份有效問卷的調查統計和樣本深度訪談揭示出,“學費太高、無法一次性支付”和“華爾街英語銷售推薦”是學員選擇貸款上課的兩大最重要原因。其中,25%的學員沒有明確意識到自己在辦理貸款,僅17%的學員知道貸款利率。超過50%的貸款資金來自度小滿金融旗下產品,其他使用較多的產品還包括招聯消費金融、螞蟻旗下借唄花唄等。

“能全款也建議分期,幹嘛一次性付完!”

在對問卷樣本進一步訪談過程中,不少學員都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華爾街英語銷售顧問在賣課過程中,會極力誘導以貸款形式支付學費,並推薦度小滿、招聯消費金融等特定教育貸產品。

當場景方“暴雷”,合作金融機構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是否應該承擔兜底、徵信保護等責任?消費者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學員訪談:“能全款也建議分期,幹嘛一次性付完!”

“貸款錢還完了,我的課還沒上完。”華爾街英語90後北京學員張張向界面新聞無奈感嘆道。

抱着豐富業餘生活的想法,又趕上華爾街英語在商場裡派傳單,喜歡出國旅行的張張於2018年報讀了華爾街英語課程。在課程顧問的推薦下,張張交了54600元的學費,並辦理了招聯消費金融的貸款。

“能全款也建議分期,幹嘛一次性付完!”據張張回憶,她的課程顧問當時這麼勸導她,而且貸款產品是與華爾街英語聯合推出的教育貸款產品,利率比較便宜。

隨後,張張下載了招聯金融App,完成第一筆學費貸款。“課程顧問會拿着我的手機,然後直接進行操作。”張張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2019年,第一筆貸款剛還完不久,課程顧問推薦張張升級VIP課程,學費是96000元。在交了10%的定金後,剩餘學費通過度小滿“有錢花”進行貸款。這筆貸款當時每月需還3000餘元,幾乎佔到張張月收入一半。

目前,張張兩筆貸款已經還完,但華爾街英語的課程還沒上完,課程合同因疫情延續到了2025年。不過課程顧問的續課升級攻勢在幾個月前仍未停歇。“分期還不好嗎!”、“爲自己還捨不得花錢?”

同樣被銷售推薦度小滿和招聯消費金融的還有31歲的上海學員任靜,她任職於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出於額度限制,任靜在2018年4月分別在上述兩個平臺共借款86420元以支付學費。

在回憶辦理貸款細節時,任靜坦言,“全程腦袋都是懵的。”

“課程顧問拿出計算機,給我算好了每個月需要付的金額,我一看自己能負擔得起,就答應了,籤合同的時候,他們就讓我下載招聯金融APP,填完資料綁定銀行卡,幾分鐘的事情。”

僅僅兩天之後,相似的戲碼來了。

課程顧問又向任靜推薦升級VIP課程。據悉,VIP課程可提供外教1對1教學服務,但價格將翻番高達9萬元。與張張所遭遇的如出一轍,看出任靜囊中羞澀,課程顧問也向任靜推薦了度小滿的“有錢花”,同樣爲24期貸款模式,51210元的貸款分攤到每個月需要還貸2272元。這樣一來,任靜的還貸壓力將近4000元,佔比工資近40%。

“當時其實是壓力很大的,但是在那個小房間,銷售跟我算來算去,平均一節課纔多少錢,再不升級就沒有優惠了,他之前瞭解過我的工資水平,說跟我同樣工資水平甚至更低的都能負擔得起,我這點貸款完全沒問題。”在課程顧問的鼓動下,本就衝着外教來的任靜仍然選擇續費。

爲了繼續推銷,課程顧問此後仍在推薦其他借貸方式,包括借唄、信用卡套現等。但任靜對華爾街課程設置已頗有微詞,期待的“外教一對一”課程需要靠手速預約,課程顧問口中的“每天都能上課”大打折扣。

“一對一外教一個月能約到4次已經很不錯了。”任靜對於銷售的說辭不勝其擾,“老跟我說這些,最後我們關係已經很不愉快了。”

比起任靜,35歲的深圳學員王希當前面臨的形勢更爲嚴峻,她的部分貸款已經產生逾期。

此前由於課程顧問不斷升級推薦,她陸續在度小滿上借了3筆貸款,貸款金額已超過10萬元。“上了課之後升了一次VIP,後面銷售一直還想讓我升,升到VVIP。”

王希稱,課程顧問曾向她表示,貸款機構與華爾街英語存在合作關係,相當於分期付款,不需要手續費也不需要利息。

在學習一年之後,出於資金還款壓力,她曾向華爾街英語客服提出退款,卻被告知無法退款。此時,她翻出當時的貸款合同從頭至尾讀了一遍,才知道這筆貸款與華爾街英語毫無關係,她與華爾街英語之間的糾紛並不能影響她與第三方貸款平臺的還貸義務。

“不管是在裡面借多少次,度小滿都好像不限額,我們自己單獨去借的話,一次性能借這麼多嗎?”她對此表示不解。

而被誘導貸款學英語的這段經歷,也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擊垮了她的生活。

“親戚都不願意借,婚姻出現變故,抑鬱幾乎做實,完全是靠意志活下來。”王希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因爲這一事件,她轉行做了金融銷售,就想在賺錢還債的基礎上弄懂金融方面的知識,防止再度上當受騙。

問卷調查:超半數貸款來自度小滿,最高借貸金額35萬元

界面新聞曾於8月15-16日在線上通過各個渠道向華爾街英語學員發放調查問卷,在不到24個小時內回收245份問卷,其中貸款學員229名。

229份貸款學員的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費太高、無法一次性支付”和“華爾街英語銷售推薦”是學員選擇貸款上課的兩大最重要原因,並有相當比例學員同時選擇。而在渠道方面,有高達97%的學員都是通過華爾街英語銷售辦理貸款。

問卷結果同樣顯示,貸款牽涉的金融機構涵蓋互聯網金融平臺、消金機構以及銀行等十數家機構。

其中,50.55%的用戶貸款資金來自度小滿金融的貸款產品,其次是招聯消費金融和借唄花唄,分別爲12.45%和11.72%,另外還有個別學員選擇用京東和美團的貸款產品。

通過銀行信用卡來進行貸款的羣體中,招商銀行(51.030, -0.55, -1.07%)信用卡最多,佔到近10%,使用平安銀行(19.420, -0.92, -4.52%)和廣發銀行佔比約5%。此外,還有學員使用中國銀行(3.020, 0.00, 0.00%)、浦發銀行(9.270, 0.04, 0.43%)、交通銀行(4.380, 0.00, 0.00%)、建設銀行(5.930, 0.00, 0.00%)和興業銀行(18.260, -0.29, -1.56%)等信用卡。

在進一步的採訪調查中,界面新聞了解到,不少學員並非在單個平臺首次借貸,而是在多個平臺發生多筆貸款。

貸款金額方面,基本都是上萬起步,逾一半比例的學員借貸金額分佈在3-6萬,超過10萬貸款的共有33人,佔比問卷樣本數量的13%,最高借貸金額高達35萬元。

問卷調查還顯示,在229名學員中,有約25%的學員沒有明確意識到自己在辦理貸款,並且僅約17%的學員知道貸款利率。

金融機構扮演什麼角色?是否需要擔責?

“爲什麼所有人的借貸都可以通過?”“借貸平臺爲什麼能給我開放這麼高的敞口?”“爲啥一直給我們推薦度小滿?”

在採訪過程中,身背“鉅債”的不同城市學員向華爾街英語和相關貸款平臺發出共同詰難。更多學員關注的是,如果華爾街英語破產,相應的貸款義務是否能夠進行免除?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向界面新聞表示,從法律上看,學員的確有還款義務。“目前存在兩個法律關係,一個是學員和培訓機構之間的培訓服務合同,另外就是學員向消費貸款機構之間的貸款合同,教育培訓機構破產倒閉之後,其實並不影響學員仍然需要向貸款機構承擔還款的義務。”

多位學員向界面新聞展示了來自度小滿的風險告知書,其中均有條款提出,“借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的借貸和權責關係,借款人應獨立承擔全部責任,貸款生效後,對於借款人與使用商品或享受服務的用戶之間發生的任何糾紛,由雙方自行解決,度小滿及貸款人不承擔任何責任”。但學員也指出,在簽署這份風險告知書之際,銷售人員並未向其進行過詳細介紹與警示。

度小滿貸款風險告知書採訪對象提供

界面新聞記者從多位學員處瞭解到,在貸中環節,華爾街英語的課程顧問存在以“分期付款”話術誘導貸款、代爲操作貸款流程等現象,大多數用戶未被告知簽署的是貸款協議,並不瞭解其中的徵信風險,甚至沒有閱讀貸款協議全文就已簽字。

以此次貸款學員調查問卷結果爲例,數據顯示,有約25%的學員沒有明確意識到自己在辦理貸款,並且僅約17%的學員知道貸款利率。

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機構將費用一次性支付給華爾街英語,消費者按月償還貸款。一旦市場出現波動,如疫情風險及監管政策收緊,當華爾街英語資金鍊出現斷裂,剩餘貸款結清困難,金融機構斷貸風險就轉嫁給了消費者,而金融機構也將面臨壞賬風險。

對於是否與銷售強推的金融機構存在合作關係,一位在華爾街英語工作6年的銷售顧問向界面新聞證實稱,度小滿與招聯金融的確與華爾街存在合作關係,其合作方式體現爲,前者爲華爾街英語客戶提供專門的教育貸產品,在貸款手續費上予以減免,華爾街的銷售人員也將優先推薦。

但她也稱,疫情之後,華爾街英語業績出現衝擊,以上金融機構也存在不少“爛賬”,已經陸續與華爾街英語結束合作。

招聯消費金融向界面新聞表示,與華爾街英語的合作,公司在2020年1月初完全停止,且目前公司在貸用戶業務量很小。

“關於華爾街英語事件,我司所有流程均合法合規,貸款前均明確提示和告知,關於在貸客戶情況,已安排專人跟進用戶諮詢與服務,積極協助用戶維權,切實保護用戶合法權益。”招聯消費金融相關人士迴應稱。

界面新聞還了解到,度小滿與華爾街英語的合作於2021年上半年結束。

度小滿App線上客服對華爾街英語貸款學員迴應稱,“關於貸款,爲了避免影響您的徵信,建議您按時還款,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在您的貸款審覈通過後,該筆貸款受您的委託,已經作爲培訓費用支付給了培訓機構。如果您想申請撤銷貸款,請您與教育機構就退課的問題先達成一致,教育機構同意並把該筆貸款退回貸款機構後,有錢花會實時爲您覈銷該筆借據。”

蛋殼公寓此前暴雷之後,微衆銀行公告稱,爲保護租客權益,問題公寓租金貸租客不繼續還貸,也可以結清貸款。此次華爾街英語的受害消費者尚未等來金融機構的兜底措施以及任何徵信保護措施。

對此,多位金融法律專業人士向界面新聞指出,兜底措施並非金融機構的法律義務,但消費者仍存在維護自身權益的空間。

一位消金行業資深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表示,金融機構只要符合監管要求,在法律權責上是無責的。對於貸款的高敞口,他認爲監管要求包括線上貸款的額度是20萬,在這個額度下金融機構都是可以放款的;還有告知利率,金融機構強制彈出風險告知書,已經盡到義務。

從貸款前來看,教育貸和培訓貸屬於消費金融,是信用貸款,而不是抵押貸款,首先就不存在“貸前審查”,但並不是說沒有審查,而是通過查詢徵信系統來決定貸款數額。

貸款後也不存在權責和義務,一般金融機構就是提醒爲主,提醒客戶還款,逾期會有罰款,會上徵信。雖然有部分機構會在貸款後做一個回訪,比如詢問是否本人自願、用途這類,但“回訪”並不屬於法定義務。

消費者是否還存在維護自身權益的空間?專門爲金融消費者提供法律服務的上海以恆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沙劍認爲,需要分情況看待。

他強調,任何接受金融產品或者金融服務的消費者,均可被定義爲金融消費者。基於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借貸服務的金融機構作爲優勢主體,需要盡到充分告知風險義務的責任。當前,風險告知書證明了貸款機構已經意識到商戶有可能會出現問題,導致最終跟金融消費者產生糾紛的情況。

“有沒有在重要的位置充分予以說明這個問題,是這個案例中金融機構是否應該承擔責任的關鍵;此外,如果明確了金融機構與教育機構存在合作的情況下,華爾街英語以及他的銷售人員,都是金融產品的推薦方,作爲推薦人員本身是否具有推薦資質也需要考量。”

沙劍指出,“這些人有沒有做過培訓?有沒有把風險告知告訴消費者?在這種高頻次或者說短時間強力銷售下,借貸人就可能喪失自我判斷。”他還提醒稱,如果金融機構與教育機構之間不存在合作,僅僅是借貸人自己選擇、銷售私下推薦,那麼能夠追究的責任就會小很多。

不過,他也指出,消費者作爲具有認知能力的民事主體,需要意識到自己也應該承擔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各方主體都應該去承擔責任。”

距離華爾街英語疑似破產新聞已經過去兩週,“討債羣”消息比以往冷清不少,偶爾會有一些學員在羣裡討教在網上報案流程。

在這場風波中身心俱損的王希,也不怎麼在羣裡說話了。她目前還差1萬多元沒還,距離貸款金額清零已經越來越近。

“您現在還在維權嗎?”界面新聞記者問道。

“有的,不過已經不重要了,有更重要的事。”

(來源:界面新聞,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張張、任靜和王希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