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巡禮4》敦煌莫高窟因張大千臨摹聞名 卻爆破壞壁畫爭議

敦煌莫高窟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參觀。由於石窟內的壁畫十分脆弱,必須嚴控溫度與溼度,園區嚴格限制每天入園人數上限是18000人,石窟內也嚴禁拍照錄音。(藍孝威攝)

敦煌莫高窟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參觀。由於石窟內的壁畫十分脆弱,必須嚴控溫度與溼度,園區嚴格限制每天入園人數上限是18000人,石窟內也嚴禁拍照錄音。(藍孝威攝)

敦煌莫高窟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參觀。由於石窟內的壁畫十分脆弱,必須嚴控溫度與溼度,園區嚴格限制每天入園人數上限是18000人,石窟內也嚴禁拍照錄音。(藍孝威攝)

敦煌莫高窟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參觀。由於石窟內的壁畫十分脆弱,必須嚴控溫度與溼度,園區嚴格限制每天入園人數上限是18000人,石窟內也嚴禁拍照錄音。(藍孝威攝)

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知名畫家張大千曾在此臨摹千佛洞壁畫,但引發保護文物還是破畫壁畫的爭議。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認爲,「人無完人,張大千的功過兼而有之」,只能感嘆當年科技不如現在發達。(藍孝威攝)

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敦煌莫高窟,其壁畫藝術被世人熟知,很大程度是因爲著名畫家張大千的臨摹,而他臨摹的方式,究竟是保護文物還是破壞壁畫,一度引發爭議。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認爲,「人無完人,張大千的功過兼而有之」,只能感嘆當年科技不如現在發達。

莫高窟坐落於河西走廊的西部盡頭的敦煌。它的開鑿從十六國時期至元代,前後延續約1000年,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明之間對話和交流的重要見證。莫高窟1961年被大陸國務院首批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在敦煌壁畫的名氣尚未打開前,張大千曾在1941年率隊赴敦煌臨摹壁畫,此次敦煌之行長達2年7個月,期間曾去了蘭州、西寧、榆林窟等地,在敦煌前後住了1年半。前期爲300多個石窟編號,之後焚膏繼晷在黑暗的洞窟中臨摹,並高薪僱用青海塔爾寺五名喇嘛畫師協助。據說整個專案自費5000兩黃金。

但是1942年年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和考古室主任李濟,聯名上書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稱接到舉報後調查,認爲張大千在臨摹時破壞敦煌壁畫。

趙聲良解釋,張大千當時要先在牆壁釘上一層透明紙,然後在上面描圖,但是壁畫被他用圖釘這麼一釘,當然就會被破壞一些。而且石窟裡的壁畫隨着年代演進,是一層一層疊加上去的,有4、5層之多。在看到表面破損,裡層透露出其他圖案時,現代有「整體搬遷」的技術把外層完整剝下,但當張大千時只能挖除破損部分,臨摹裡層的壁畫。

「所以這非常遺憾,但我們要從歷史角度看待問題」,趙聲良認爲,人無完人、張大千有功也有過,功在傳播敦煌壁畫,掀起敦煌學研究熱潮,但破壞壁畫確實不妥。

而敦煌石窟的壁畫保存,也遇上近年來的氣候暖化挑戰。綠色和平組織日前表示,因氣候變化而導致的罕見降雨,導致洞窟遭雨水滲漏「溼度飆升、暴雨引發的山洪以及洞窟的塌陷已經在發生」。

趙聲良表示,已爲每個石窟裝設傳感器,24小時監測溫度和溼度,一但警報響起,立刻關閉該洞。與此同時,敦煌研究院也在和時間賽跑,加快數位化保存,即使日後壁畫因風化等因素消失,還能留下數位檔案。

此外,爲嚴控石窟內的溼度,景區對每天進園的遊客數量設限,上限是18000人,因此每到暑假旺季,常需提前十幾天、半個月預定門票,甚至還搶不到,趙聲良鼓勵遊客趁冬天人少時來參觀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