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藍惠屏返臺 雙面琴聲帶領聽衆發掘新觀點

旅德鋼琴家藍惠屏近期返臺,爲聽衆規劃一系列作曲家改編作曲家的改編曲,帶觀衆從另一位作曲家的耳朵,發現平常熟悉曲目的新觀點。(大聲藝術提供)

旅德鋼琴家藍惠屏近期返臺,爲聽衆規劃一系列作曲家改編作曲家的改編曲,例如:李斯特改編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家普雷特涅夫改編的柴可夫斯基芭蕾組曲、布索尼改編的巴赫D小調夏康舞曲,帶觀衆從另一位作曲家的耳朵,發現平常熟悉曲目的新觀點。

「改編曲」在十九世紀是非常重要的樂種,保留原創者音樂核心,同時展露改編者的慣用風格技法,幾個世紀以來,兩者一直在時間裡相互對話着,除了全新的音樂創作之外,樂曲一遍又一遍地透過演奏者與改編者的重新詮釋演奏,讓原曲呈現全新的面貌。整首作品從一個作曲家的筆下,流入另一位作曲家的筆下,主辦單位大聲藝術如此形容這特殊的改編曲:「你正在用李斯特的耳朵,聆聽舒伯特的歌曲。」

旅德鋼琴家藍惠屏來自屏東,在臺求學期間師事解芮君、吳季札、郭宗愷與劉本莊等教授,國立藝專畢業後,赴德國國立科隆音樂與舞蹈學院就讀,師事知名鋼琴家陳必先。(大聲藝術提供)

藍惠屏旅居德國,畢業於國立羅斯托克音樂與戲劇學院,以最優異成績「特優」獲得最高演奏家文憑,並取得室內樂演奏文憑。她曾在母校羅斯托克音樂與戲劇學院教授鋼琴與現代音樂。

她來自屏東,在臺求學期間師事解芮君、吳季札、郭宗愷與劉本莊等教授,國立藝專畢業後,赴德國國立科隆音樂與舞蹈學院就讀,師事知名鋼琴家陳必先。

藍惠屏也致力於新音樂作品的演奏,曾擔任鋼琴獨奏與羅斯托克北德交響樂團首演鋼琴協奏曲,也獲選爲德國新音樂協會與摩登樂集之樂壇新秀演奏家,以及參與德國Witten當代室內樂音樂節的音樂裝置作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