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復讀,映射出家長和學生錯誤的教育觀!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胡正平,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媒體報道,截至目前,北京市精華學校前來報名復讀的總人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兩成。其中,超過600分的高分復讀考生已接近百人,相比去年同期上漲約三成。據悉,高分復讀在全國其他地方亦是如此。

高分復讀人數持續走高,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學歷優勢,少數考生考場失利,就業壓力趨大,等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朝暉認爲,“考試招生制度主要是依據考試分數來選拔學生,只有學生把分數考得更高一點,才能上更好的學校,這是高分復讀現象產生根本原因”。在筆者看來,上述原因都算不上根本原因。高分復讀之所以頻現,根子國人教育觀部分學生和家長錯誤、狹隘的教育觀牽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偏,他們認爲,只有上最好的大學,才能登上更優的平臺,纔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毋庸置疑,在高等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相對短缺的今天,清北名校自然會成爲衆多家長和學校競相努力的目標。不可否認,名校集聚了更多的優質資源,搭建了更高的平臺,會助力孩子快速成長。此外,第一學歷的優勢與名校光環緊密關聯,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研究生培養機構,都會看重第一學歷,國外名校也是非“985”不取。這些都是學生及家長選擇名校、部分高分學生選擇復讀的現實考慮。

但是,國家民族社會以及學生個人到底需要怎樣的高等教育支撐,並非“千軍萬馬奔名校”這麼簡單。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和專業,需要學生和家長綜合考量,而不是簡單的“跟着感覺走”。對高校畢業生而言,僅有名校的光環,缺少知識能力的積澱,沒有登高望遠的境界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堅守與執着,也僅能算作“搶跑”。

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還是要回歸高等教育的本源問題——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第一學歷的優勢牽引,考場失利的有效彌補,就業壓力的延緩……與“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培養適應和引領未來發展卓越人才”相比,這些問題都不重要。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都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把個人的成才成長與國家富強、民族進步聯繫起來,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這纔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