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走向私有化? 江宜樺不樂見學費調整

國民黨青年公民論壇馬英九江宜樺即席迴應。(圖/記者賴映秀攝)

記者賴映秀/臺北報導

國民黨20日舉行青年公民論壇,黨主席馬英九、行政院長江宜樺均出席與青年對談,面對政大同學提問臺灣高等教育定位,江宜樺表示,臺灣的大學教育不可能選擇走向公益化或私有化,且現階段不宜調漲學費,「要先讓人民可支配所得增加,調高學費才能心安理得」。

政大同學表示,對於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讀書考照,大部分民衆還是抱持疑慮,同時也認爲政府對於高等教育政策定位不明確,究竟是公益式或是資本主義式,因爲對高教發展影響深遠,應該說明清楚。

江宜樺迴應,臺灣的高教發展確實是兩個模式的中間,美國著名的大學都是私人大學,學費昂貴,「但換成臺灣要付一年一百萬的學費,絕大多數人會反對」。江宜樺認爲,教育應該是一種投資,臺灣的高教不是義務教育,政府沒辦法提供學生所有支出,因爲這意味着納稅人負擔會更重。

既然無法偏向公益化,江宜樺表示,「但我也不期待大學學費調整」,強調學費調整不是不行,但要顧慮父母的負擔能力,要等到GDP上升、人民可支配所得增加,那時候調高學費才能心安理得,否則貿然調高學費,將會引起民衆反彈。

對於大陸考照問題,馬英九迴應,在服貿談判中已經排除律師醫師專門職業取得臺灣執照,2002年WTO簽定時有開放外國律師在臺執業,但限定於該律師的本國法及國際法,可以提供僱主法律意見,而大陸學生在臺完成專科學業後,可以「考證」證明自己有專業能力,但不能「考照」在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