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5G和AI融合將加速各行業數字化的轉型,成爲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雙引擎,開啓數字未來

作者:普子胥

2023年11月6日,本站聯合上海青浦區政府共同舉辦的“數據共生智能未來-2023全球數字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進博會主會場)正式拉開序幕。大會彙集了中外科學家、企業家、學者等潮頭先鋒,共同探討數字產業的未來趨勢,捕捉中國經濟新動能,致力回答有關數字經濟痛點與難點,一同探討數字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現場,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發表了《創新、合作5G+AI賦能數字未來》主題演講。孟樸指出,創新與合作是高通以及衆多企業面臨數字轉型時的關鍵要素。“5G+AI”將在未來開啓新一輪數字經濟轉型浪潮,其蘊含的機遇與可能,將加速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

孟樸強調,5G和AI的融合將加速各行各業數字化的轉型,成爲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雙引擎,開啓數字未來。他表示,5G和AI賦能千行百業,爲智能網聯終端和終端產業帶來了全新的創新週期和發展機遇。

孟樸表示,5G和AI賦能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爲新時代的標誌。此外,5G+AI的融合也能製造業能夠帶來智能化的飛躍,5G的高速連接支持AI擴展到邊緣側,促進智能規模化的擴展,並實現情景數據和雲端的實時共享。

最後,孟樸談到以5G和AI爲代表的關鍵技術,正在成爲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能力,未來高通希望能夠攜手更多合作伙伴,推動行業融合發展、融合創新,推動數字化未來成爲現實。

以下爲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主題演講節錄:

大家好,我非常高興能有機會來到這裡。

2018年,第一屆進博會成功舉辦,高通公司首次參展。那時,5G還並未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商用,因此在第一屆進博會的高通展臺上,我們所展示的都是5G預商用的產品,例如高通公司爲全球移動通信產業運營商、系統廠商、終端製造商所打造的互聯互通測試的工程機。2019年,高通公司再次參展,並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向大家演示了由中國廠商與高通公司一起合作,爲中國及全球5G商用所打造的5G智能手機——這是全球第一代5G商用產品。又過一年,在第三屆進博會上,高通公司仍未缺席。自5G商用以來,5G技術不斷髮展,受其技術特點的影響,5G成爲了一個通用連接平臺,且逐漸出現5G+AI融合發展趨勢。因此,在那一年的進博會上,我們爲大家帶了5G賦能千行百業的案例——有5G+AI驅動的擬人型乒乓球機器人。隨着近年來的發展,5G和AI技術爲我們帶來衆多應用,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時也推動着社會各方面的數字化發展進程。因此,今天在這裡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演講主題爲《創新、合作5G+AI賦能數字未來》。

數字化轉型是過去幾年裡出現的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衆多公司在全球紛紛加速採用數字化工具和平臺,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開展競爭與合作。

5G正在成爲實現“最後一公里”連接的技術,AI在邊緣側實現規模化,助力企業、大衆提高生產效率與工作效率。基於此,企業的數字化水平正持續提升,如智能手機、個人電腦(PC)、智能網聯汽車等智能終端,在5G高速無線連接和AI的賦能下,已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當中,成爲我們得力的工具。從技術公司的角度來看,我們所處的時代正處於一個非常令人激動、令人鼓舞的窗口期——5G和AI技術交互發展、交替推動,正在變革衆多行業,加速數字經濟發展,並改變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高通公司從成立之初至今一直是一家專注於做移動計算、移動連接的技術公司。所以,從3G到4G,再到5G時代,我們一直與全球移動通信產業鏈有着深入的合作。與中國移動通信產業鏈亦是如此,我們一起合作、共同進步。如今,5G在全球商用已逾4年,5G演進已行至中場。當前,移動通信行業經常提及“5GAdvanced”正是5G演進的全新階段。隨着技術標準的發展,5GAdvanced將高效地利用更多頻譜,支持更快的下載速度,使時延變得更低,並支持更多的工業應用場景。以上這些,就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全球5G的發展與進步。

舉例來說,在持續推動5G演進的過程中,毫米波頻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爲它從多方面影響着無線連接技術的發展。與6GHz以下頻段相比,毫米波頻段擁有更多頻譜,因此它不僅能改善5G連接性能、提供更多帶寬,而且當我們在未來數年內迎來6G時,它將作爲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發點。因此,從行業角度來看,如今全球都在討論毫米波的應用。而在中國,高通已與中國運營商及產業夥伴達成深入合作,共同推動5G毫米波相關技術的進步和成熟。

隨着5G技術革命的興起,人工智能技術也在各個方面迅猛發展,特別是在去年年底ChatGPT出現後,生成式AI引發了廣泛討論。AI已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將會對我們的未來有益還是會帶來挑戰呢?社會各產業對此都有許多討論。然而,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AI將在多個領域爲我們帶來便利,加速數字化轉型。尤其是,如果生成式AI等技術能夠在終端側實現,與雲端大模型結合,將爲我們的社會帶來很多前所未有的便捷。這不僅會影響垂直行業,還會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生成式AI大模型的興起給我們帶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即如何讓更多人更便利、更快捷地享受到AI的發展成果?如何讓生成式AI不僅侷限於雲端,也能惠及更多人?智能終端在應用中與雲端相互協同作用,使整個系統的運算和處理能力以最高效的方式重新分配,實現更強大、更高效、高度優化的AI應用。

實現混合式AI的架構,將生成式AI擴展到全球更廣泛範圍的關鍵是終端側AI。現在智能手機、PC等終端設備已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設備的不斷升級將進一步凸顯終端側AI的優勢,它們可以運行數十億參數模型,而更復雜的模型會根據需要在用戶無縫感知的情況下使用雲端計算。隨着終端側AI處理能力的提高,我們能夠進一步減少雲端的負載,從而有助於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網絡資源和帶寬。

如何在低功耗環境下讓AI更高效地運行?這是高通公司在AI研發中最關注的領域。我們一直致力於通過提供高效的硬件、算法和軟件工具,持續推動性能和功耗比的提升。除此以外,高通公司還發布了統一的高通AI軟件棧,通過單一軟件的組合實現跨品類的終端運行,賦能整個生態系統。邊緣側或終端側人工智能與雲端的人工智能實現無縫連接,形成最佳的配置。

未來,生成式AI將使智能手機成爲真正的數字化助手,人們能夠與手機進行自然交流,並獲得貼切的迴應。汽車也將成爲一個重要的生成式AI運行平臺,爲駕乘提供高度個性化的體驗。而這些僅僅是開始,終端側AI的應用前景充滿了希望和活力,我們期待未來能與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創新應用,使得人工智能惠及更多人,帶來更加便利和愉悅的數字化生活。

5G與AI的融合將加速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爲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雙引擎,開啓數字化未來。在過去的五年中,高通在相關領域與中國產業合作伙伴攜手探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下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幾個具體例子。

首先,5G和AI賦能千行百業,推動了生產力的變革,爲智能網聯終端和終端產業帶來了全新的創新週期和發展機遇。今年,我們推出了專爲生成式AI精心打造的移動平臺,包括第三代驍龍8旗艦平臺,以及專爲下一代PC體驗打造的全新驍龍XElite平臺。這些平臺領先的AI處理能力和全球最快的連接,實現了無縫多任務處理和全新的直觀交互體驗。在即將開啓的頂級計算新時代,提供加速的終端側用戶體驗。在過去30年裡,高通公司始終與中國合作伙伴緊密合作,支持他們在國內和全球的業務發展,截止目前,高通的旗艦平臺全球首發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國手機廠商。

5G和AI也是構築萬物智能互聯世界的重要基石,而這兩年大家熱議的元宇宙,則是彰顯5G和AI潛能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我們認爲XR——即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的總稱——能夠成爲進入元宇宙的入口,是具備廣泛前景新一代的移動計算平臺。目前驍龍技術平臺已經賦能全球超過80款的XR設備面市,其中約40%的設備是基於高通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由中國廠商打造而成的。

在汽車領域,2021年第四屆進博會上,高通展示了一款吉利旗下的電動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革命和智能網聯技術的推動下,汽車產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技術在快速地進步疊加。因此我們認爲,5G和AI賦能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爲新時代的標誌。高通公司也與全球衆多汽車廠商和產業鏈合作,使汽車行業成爲我們迅速發展的合作領域之一。過去兩年中,高通在中國的“朋友圈”隨着智能網聯車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大,我們與中國40多個汽車品牌合作發佈了超過100款採用了高通驍龍數字底盤技術的新車型,充分體現了智能網聯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

說到5G+AI賦能千行百業,不能忽視5G+工業製造的重要作用。5G和AI的融合爲製造業帶來智能化的飛躍。5G的高速連接支持AI擴展到邊緣側終端,促進了智能規模化的擴展,並實現了情景數據和雲端的實時共享。2022年,高通公司聯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中國電信、移遠通信等合作伙伴,在通力電梯江蘇崑山工業園開展了5G全連接工廠項目。高通公司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支持,採用中國電信的5G專網和移遠通信的5G模組,針對通力電梯工廠的需求,打造了基於高通解決方案的5G技術專網組網。藉助5G傳輸技術,成功實現了多個工業互聯網應用。這一項目在2023年服貿會上被評爲“科技創新服務示範案例”。

5G和AI還爲助力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方式。舉例來說,在能源領域,5G和AI促進了可再生能源和分佈式發電的發展,實現了節能提效,預計燃氣和電力消耗將減少12%。在農業領域,智能互聯的無人機能夠巡檢並確定需要噴灑殺蟲劑的區域,預計殺蟲劑的使用量將減少50%。在智慧交通領域,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有助於優化交通流量,提高燃油效率,同時減少交通意外事故。根據預測,蜂窩連接的智能網聯車所賦能的車道和交通管理系統可減少高達20%的燃油消耗。

如今,以5G和AI爲代表的關鍵技術正在成爲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能力,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攜手更多合作伙伴推動行業融合發展和創新,拓展和深化與衆多產業夥伴的合作,推動數字化未來成爲現實。

再次感謝大家,期待未來與大家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謝謝大家!

-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