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第二季買房面積平均32坪 創歷史新低紀錄

由於建商推案轉向小宅等三大因素影響,今年Q2高雄住宅的平均買賣面積只剩31.75坪,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低,且與2014年同期的53.6坪相比,10年來面積大幅縮水21.85坪,縮水幅度超過4成,其中,精華的十大行政區,以楠梓區縮水幅度60%最大,只有25.11坪。

東森房屋農十六店店長蔡明家23日表示,居住觀念的轉變、房價的高漲、以及建商推案策略的改變等三點原因,是造成高雄小宅當道的關鍵。首先,當代人以小家庭模式居多,且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比起透天、公寓,有電梯、有公設、有社區管理的電梯大廈更受年輕族羣青睞。

其次,由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臺揭露,從2014年Q1到今年Q1,高雄的平均購屋單價從每坪16.55萬元上漲到23.16萬元,漲幅接近4成,薪水漲幅追不上房價已是不爭的事實,許多口袋不深的購屋民衆,只好轉而購買坪數較小的產品。

再者,房價被墊高後,不少建商爲了壓低總價、增加銷量,順勢改推小坪數住宅,最近幾年,兩房、小三房儼然已經成爲高雄建商推案的主流。蔡明家指出,高雄住宅買賣面積縮水幅度,最顯著的前十大行政區,都是高雄最精華的區塊,這些區塊產業發展蓬勃,民衆居住需求熱絡,房價漲勢更是遙遙領先。他說,就以平均買賣面積縮水幅度最多的楠梓區來說,近年來在楠梓產業園區、臺積電題材的坐鎮下,大量科技新貴聚集於此,帶動區域房市交易量能水漲船高,往日的透天、土地逐漸被高樓大廈取代,住宅的買賣面積自然大幅降低。

蔡明家表示,今年以來政府重錘打炒房,投資客的蹤跡已有所減少,再加上青安房貸、臺積電2奈米廠等利多題材,從長線來看,高雄的房市發展仍值得期待。對於打算購買小宅的民衆來說,他指出,如果購買新屋預算在600~800萬之間(車位另計),則可考慮選擇鳳山、三民、楠梓、仁武等區域,如果預算在800~1,000萬之間,則可考慮左營、鼓山一帶,民衆可依自己所需要的居住條件及剛性需求來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