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養豬集團都在賠錢,爲啥還有那麼多人養豬?我爲啥要養?

從2022年年底至今,新希望、牧原、溫氏等大型養豬企業都在虧損,爲啥還有那麼多人養豬?我爲啥還要養豬?今天給大家分享點乾貨

關注大型豬企的都知道豬週期這個詞。其實豬週期到今天也纔到第五個週期。

在資本市場上上,牧原等上市豬企確實實虧了不少錢,但大家要搞清楚一個概念,資本市場虧錢,跟豬場賺不賺錢並不是成正比的。

當然了,那些大型豬企虧錢不只是在資本市場。

仔細研究幾大豬企,我發現他們虧錢其實是虧在建設上。之前各大公司爭相建設養豬場,投入巨量資金擴大規模,但自2021年開始,,減少資本開支成了養殖企業的統一動作。比如新希望把川渝地區的近20個豬場項目轉讓了,牧原這兩年更多的也是提降本增效,溫氏對外也不再追求豬場滿產。

規模的養殖企業在2023年計劃新建產能約爲7000萬頭,目前大約有一半處於待建或者未完工狀態,已經建成但未能充分利用的產能更高。這也是大型豬企們不再追求規模,開始修煉“內功”的原因。

這裡說的”內功”,說白了就是降本增效,改變養殖模式。

降本增效涉及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包括但不限於品種品系的良種化、飼料營養的精準化、養豬設備的智能化、養殖環境的生態化、豬隻疾病的綜合防治和淨化等。但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做到的。

養殖模式的改變在近段時間也有很多,比如樓房養豬模式,再比如公共養豬廠模式。

這也是很多新進入養豬行業的人比較看好的模式。樓房養豬模式說白了就是把養豬場放在樓房裡,提高土地利用率,至於說成本,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公共養豬場是做代養殖的,比如大德農牧,自有養豬場或合作的養豬場拿出來出租給個人或豬企,提供技術、管理和風控體系,豬意外死亡就全額賠付,這種方式說白了就是雙方工黨利潤,共擔風險,比自己建一個養豬場划算,我就是做的這種。

其實不管哪個行業的都一樣,賺錢的悶不做聲,虧錢的大喊被坑。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進入養豬行業,真要進入這個行業纔會知道,養豬虧錢主要的兩個原因是豬意外死亡和生豬價格下跌嚴重。還有什麼其他嗎?

那麼多人養豬,其實就已經說明這個行業能賺到錢。

選擇大於努力,方向大於方法,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