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亮:大陸基建助東協 一帶一路潛力大

葛紅亮表示,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初,設施聯通就成爲「五通」之一,互聯互通更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圖爲香港特首李家超(右)和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左)出席「一帶一路」座談會資料照片。(中新社)

葛紅亮是法學博士,大陸廣西民族大學東協研究中心╱東協學院副院長,專長海洋、安全問題、亞太國際關係、東南亞與南亞研究等。

葛紅亮9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今年是中國─東協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開局之年,面對東協國家持續高漲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中國在提出和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一直給予積極迴應。作爲共建「一帶一路」傳統優勢領域,高品質共建基礎設施建設「捷報」頻傳,潛力巨大,本着開放共贏態度和原則,將繼續助力,夯實中國─東協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葛紅亮表示,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初,設施聯通就成爲「五通」之一,互聯互通更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隨後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是專門設立絲路基金以支持互聯互通建設。

今年8月中旬,菲律賓宣佈正式重啓中資貸款交通項目相關談判,涉及菲國鐵路南線長途鐵路、蘇比克-克拉克鐵路等重大專案;9月初,「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印尼合作指標性專案之一雅萬高鐵再傳訊息,量身訂製的高速動車組和綜合檢測列車順利運抵印尼;同期,已開通9個月的中寮鐵路成爲地區互聯互通和區域經濟合作新引擎,國際貨運總值突破100億元(人民幣,下同)。

葛紅亮稱,2019年中國和東協發佈關於「一帶一路」倡議與《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畫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進一步明確加強戰略對接,促進支持東協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加強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電力、通信等方面互聯互通合作。

葛紅亮強調,中國和東協國家在高品質共建基礎設施「捷報」頻傳同時,還需審視所面臨的一些挑戰。比如持續關注債務、勞工、環保等地區內問題。再如美國等挑動大國戰略競爭對中國東協高品質共建基礎設施施加影響,美日澳等國不僅各自面向地區提出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架構,還試圖在印太戰略、印太經濟架構及等小圈子規畫下,將基礎設施作爲抗中的支柱,這些做法的負面作用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