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會年鎖定20案做碳盤查 花東鐵路雙軌化砸0.5億示範

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指出,建立碳排強度資料庫的目的就是爲了減碳,而檢視碳排分兩種,一種是「碳盤查」,從頭到尾都幫忙算清楚碳排係數,如此一來就可以作爲施工基準線,惟缺點是成本太高,每案最少也要耗費百萬元;另一種是「碳估算」,依資料庫中的資訊去做碳排估算,而這種約有8成的精準度。

葉哲良透露,目前預計每年鎖定10到20件重大工程,採用碳盤查手法,帶頭示範減碳。知情官員補充,每年約有上百件重大工程會在國發會通過,接着送到工程會做基本設計審議,其中有些工程已經編列經費做碳排查,有些則是沒有編列經費但還有空間做,只要有上述兩種情形,都會建議對應機關將碳盤查的成果回饋到資料庫內,希望在設計階段就能夠導入減碳概念。

據瞭解,目前交通部「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劃」有望納入碳排查示範。按照其近日迴文給國發會的修正計劃,總經費955.8億元當中,其中擇定一個標案做碳盤查作業、計5,100萬元,預期123年8月完工時,就能將其所做的碳盤查回饋到資料庫中。

實際上,在國內八大類公共工程當中,減碳走最快的就屬交通部高公局和經濟部水利署。以臺9線蘇花改蘇澳隧道段來說,多年前已經預估工程總碳排是12,874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單位蘊含碳是每平方公尺含0.26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水利署則是已公佈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建立水利工程碳排放量估算原則與碳排係數,包含基樁、混泥土、砌排石工、鑽掘等工項都能估算出來。

行政院人士坦言,各部會推動減碳的步伐不一致,沒辦法齊步走,只能快的先行、慢的在後面推,惟都已有跟各部會溝通,未來公共工程會朝向做碳排查或是碳估算的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