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機頻飛越中線 葛來儀:壓縮臺灣空間

中共軍機8月飛越海峽中線達300架次,突破歷史紀錄。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爲,中國「抹去了」海峽中線,且未來將持續如此演習。圖爲葛來儀(左)2019年率團訪臺拜會蔡英文總統(右)。(總統府提供)

據國防部統計,中共軍機8月飛越海峽中線達300架次,突破歷史紀錄。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爲,中國「抹去了」海峽中線,以耗盡我方空軍的精力、向民衆灌輸絕望感,且未來將持續如此演習。

依國防部公佈數據顯示,從2020年9月到今年7月底,共機有23次飛越海峽中線紀錄;但在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的8月分,共機飛越中線的次數高達300架次,爲歷史新高紀錄。

美國之音報導,葛來儀受訪時說,海峽中線一直被視爲避免衝突的一種方式,但中國已開始削弱中線。她直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抹去了海峽中線,海軍艦艇和飛機幾乎每天都在其上空飛行。他們試圖耗盡臺灣飛行員和維修人員的精力,並在民衆中灌輸一種心理上的絕望感。」

葛來儀評估,中國未來可能會繼續進行更多演習,目的是縮小臺灣的活動空間,並質疑臺灣對防空識別區和專屬經濟區主張。

報導另引述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貞儀的說法,指中國利用裴洛西的訪問作爲藉口,來實現延長軍事演習的長期目標;事實上,中國的這種想法已有一段時間,而在我防空識別區例行飛行的增加即是顯例。

8月曾隨團訪臺的史丹佛學者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則指出,當外界討論裴洛西與其他外國政要是否值得訪臺時,北京當局採取軍事演習迴應,反令國際關切臺灣所承受的壓力,北京的策略可說「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