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界問兩岸交流如何繼續?賴清德認大陸設九二共識障礙

九大工商團體聯合舉辦「2023臺灣經濟發展論壇—與國家未來領導人對談」,30日邀請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中)暢談產業、兩岸、勞動等政策主張,賴並與工總理事長苗豐強(右三)、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左三)等人合影。(張鎧乙攝)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出席「2023臺灣經濟發展論壇-與國家未來領導人對談」會前被問到重啓兩岸交流時,賴清德說,近三十年來,中國最大外資是臺灣,「固然我們有獲利,但中國何嘗沒有獲益?」這是雙贏,但非得要臺灣接受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否則不跟臺灣談、合作,甚至到選舉就採取政治手段,農產品好好的就不能登陸。

全國商業總會許舒博在會中問到,兩岸交流如何走下去?他直言,要避免或終止兩岸經貿跟投資是不可能的;觀光旅遊在2015年達到一千萬人時,其中410萬人來自大陸,不包括港澳,陸客佔整體百分之四十。但這兩年減少,2023年時只有15萬陸客,若希望發展觀光、號稱明年達到千萬,沒有好交流很難達成,到底是否贊成重啓觀光、教育、文化交流?

許舒博也說,臺海穩定和平,企業及老百姓都很關心,大家都在問會打仗嗎?這是目前老百姓心聲,外國朋友也面臨此問題,思考投資臺灣是否安全穩定。許問賴清德,有機會成爲總統,如何在兩岸政府間找到一條路?持續推動全面交流及對話?

賴清德迴應指出,他在臺南市長任內,2014年有前往上海,他特別提到,兩岸應該要藉由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透過交流增進彼此理解、諒解,和平發展,這是他從政以來兩岸議題不變的初衷,所以未來當總統也是如此。

他說,兩岸如果合作,對兩岸人民福祉是有幫助,比較可惜的是中國設定很多前題,造成兩岸關係沒有辦法持續,對中國其實也不利。

他指出,近三十年來,中國最大外資是臺灣,臺商投資中國超過2500億美金以上,每天有1、200萬人在中國幫他們拚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安定社會,固然我們有獲利。但中國何嘗沒有獲益?這是雙贏,但非得要臺灣接受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否則不跟臺灣談、合作,甚至到選舉就採取政治手段,農產品好好的就不能登陸。

他說,不管是臺東鳳梨釋迦、臺灣的鳳梨都是如此,「後來也沒有真正禁?也沒有啊?」;「一定要國民黨民意代表去走一趟、去國臺辦走一趟才放行」。

他說,如果農產品不好,以前也應該不會進去嘛,若真的不好, 怎麼會國民黨去了纔開始放行 ;這造成什麼結果?現在中國已經不是臺灣農產品外銷最大國,現在最多農產品是銷往美國,中國最多的時候農產品外銷佔比20%,去年只有12% ,美國17%,今年銷中不到10%,現在最多投資本來是在中國,但現在是印太、到美國到日本。

他指出,中國要了解臺灣是心存善念社會、與人爲善,中國哪次天災地變臺灣人沒有出錢出力,臺灣想要和平,中國要了解臺灣民意走向,不能硬是要臺灣接受無理的要求。「大家都是企業界,都見過世面,大家想一想」。

賴說,「如果臺灣真的接受九二共識、開放服貿、開放大量中國學生來臺就業,臺灣就可以得到和平嗎?不是啦,不可能」。

他指出,中國要拿下臺灣是民進黨成立之前,民國47年823炮戰就開始,中國攻打臺灣也不是因爲民進黨,「也不是民進黨主張臺灣不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不是的」。

他說,中國要拿臺灣是國家政策,因爲拿下臺灣才能辦法擴張它在亞太的政治實力,大家必須要了解這一點。他還是要感謝企業,全國人民共同合作,「中國把路堵住,我們往另個方向走,此路不通我們走另外一條路,走得更成功、走得更成功」。

他說,馬英九執政最後一年跟去年比較,臺灣對外貿易增加百分之七十,經濟體由十七兆增加二十三兆,都是共同努力結果。

賴清德說,但他還是強調,「我當總統只要中國對等尊嚴我的門永遠都是開的,我願意幫助中國,特別是在它困難的時候」。

他認爲,一個穩定的中國可以提供安全的臺灣,中國必須要認知一個繁榮的臺灣,可以促成進步的中國,這是大家都有好處,不要因爲政治關係非得要變更臺灣不可,要跟臺灣交流非得要接受九二共識一箇中國原則。

他指出,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去年20大的時候特別對九二共識做了更完整定義爲一國兩制一箇中國, 如果臺灣今天走向一箇中國原則的回頭路,國家安全經濟發展,一定帶來相當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