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2022年「臺股超越港股」的可能性

工商社論

2022年已經邁開腳步,最具有想像空間的經濟議題,是「臺股超越港股」的夢想是否能夠成真。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動的影響,以及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能量弱化的趨勢,臺灣股市在2021年5月首度出現「臺股成交量超越港股」的現象,而去年臺股在亞洲一枝獨秀,而港股則斯人獨憔悴,恆生指數被臺股追趕之後的差距大幅縮小,長期是臺股加權指數二、三倍的香港恆生指數,到去年底與臺股的差距僅剩下28.4%。

雖然臺灣股市國際化的程度、以及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與香港仍然有相當的差距,但是2022年臺股加權指數與香港恆生指數出現黃金交叉的可能性,則是值得所有人高度關注、反映重大經濟趨勢變動的指標。

剛剛送走的2021年對於股市投資人來說,是個挑戰性極高的年份,Covid疫情進入第二年仍然陰魂不散,通貨膨脹的陰影干擾揮之不去,以女股神凱薩琳伍德爲首的破壞式創新企業股價大幅下挫,年輕投資人簇擁的迷因股(Meme)出現泡沫危機,年輕的網路散戶股民受傷慘重。

但是另一方面,龍頭科技股仍然繳出亮眼的回報,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公司挑戰3兆美元,領軍衝刺的特斯拉也晉身兆美元俱樂部,谷歌去年更大漲65%,數度超越2兆美元的市值,與臺灣關係密切的Nvidia大漲125%、AMD也繳出將近六成的報酬,大量複雜的變數反覆轟炸,市場波動大、個股差異大、不論長期投資人或是短線交易的散戶,都面臨風大雨大難以操控的挑戰。

在高難度的挑戰中,臺灣股市卻創下亞洲第一的佳績,2021年除了臺灣與香港之外,其他各國的股價指數的報酬率,大多僅略高於債券利率,例如日經225指數去年底收盤28,791.71點,全年上漲4.91%,韓國KOSPI指數收盤2,977.65,漲3.63%,中國上證綜合指數收盤3,639.78,全年漲4.8%。唯獨香港股市斯人獨憔悴,恆生指數去年底以23,397.67點收盤,全年下跌14.08%,恆生指數還是以金融與綜合型企業爲主體,如果以阿里巴巴、騰訊等代表中國經濟創新動能的科網股來看,幾乎是崩盤,慘跌超過五成的大型網科公司比比皆是。

臺股加權指數去年底以18,218.84封關,全年漲23.66%,加上新臺幣在2021年升值2.95%,臺灣成爲遙遙領先的冠軍市場(亞股僅有越南超越臺灣,但是越南股市的規模與自由度遠低於臺灣)。臺股超高報酬率還是在外資持續兩年賣超臺股,累計約減碼1.05兆元的持續賣壓下展現的,外資過去兩年顯然看錯臺股,主因可能是受到疫情影響,分析師無法親訪公司,又受到部分龍頭外資唱衰臺積電所致,更重要的因素則是臺灣上市櫃公司大股東持續增持部位,不僅吸納了外資的賣壓,還讓臺股成爲亞洲報酬率最高的市場。

2022年是否持續這樣的趨勢,當然存在衆多變數,但是國際投資機構大多將「增持新興市場」作爲投資主軸,資金重回亞洲成爲主流策略,特別是外資連續兩年錯判臺灣科技公司,而臺積電引領的半導體供應鏈的增漲動能強勁,外資從新興的中小型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一路到龍頭臺積電,都有增持的必要。再者,臺灣上市櫃公司獲利不斷創下新高,年度盈餘已經超過4兆元,現金股息分配極爲誘人,下檔有高股息的保障,上檔有業績增漲的空間,只要沒有重大的金融風暴,臺灣股市在2022年續強的機率極高。

但是香港卻面臨結構性的挑戰,最大的病竈就是港股成交量萎縮,香港股市在去年12月28日成交量萎縮到剩下997億港幣,與年初相較,竟然減少了三分之二。一天1,000億港幣、約新臺幣3,600億元,雖然絕對金額還是很高,但是香港主板的總市值在去年重挫14%之後,仍然高達41兆港幣,幾乎是臺股的2.7倍。另外一個觀察點,重挫之後的騰訊市值仍然有4.3兆港幣,以每天1,000億元港幣的成交量,即使所有公司都禁止交易,出清騰訊得耗上兩個月的交易日,這是香港股市資金外逃、人氣低迷的重要警訊。沒有量就不會有價,香港股市繼續萎縮的趨勢,在2022年恐怕難以扭轉。

中國恆大等龍頭房地產企業的債務危機,國家政策優先保住國內金融機構的債權,海外投資人則成了慘遭倒債的受災戶,以香港爲重心的美元公司債市場崩盤,引發外資實質逃離香港。另一方面,中美金融脫鉤,香港卻需要更大的流動性來支持美國中概股班師回國,港股最大的挑戰就在國際資金的「卻步」,如果北京政策方向不變,香港2022年承受的壓力必定更爲沉重。

臺股花了15年的時間,到去年4月13日的日成交量首度超越港股,而股市向來有「量比價先行」的經驗法則,相距還有28%的臺港股價指數,是否會在2022年走出黃金交叉的行情,值得我們高度關注。股市價格或成交量的交叉,代表的都是資金與實體經濟消長榮枯的大趨勢,臺股正在「走大運」,更是值得我們期待與積極掌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