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市場強制戴口罩恐「好到違法攤販」 業者盼加強紓困補助

國民黨今天邀集各大傳統市場會長現身說明,表達疫情對傳統市場造成嚴重衝擊。(黃福其攝)

防範新冠肺炎,雙北市府強制規範民衆戴口罩才能進入公有市場。國民黨今天邀集各大傳統市場自治會長現身說明,中華傳統市場協會總幹事莊志宗直指,要求民衆戴口罩才能進入市場,「可能就好到傳統市場外面的違法攤販」,中華傳統市長協會理事長潘愛玉呼籲傳統市場攤販也應比照計程車司機薪資補助,另提供一年免息貸款,金額上限70萬元。

木新市場會長劉素琴說,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造成傳統市場營收大幅減少,平均都會區營收減少約3至4成、一般市區減少約2至3成。其中以「飲食類型攤商」的營收減少最多,都會區至少損失5成、一般市區的飲食攤則損失約3至4成。

中崙市場會長林明竹坦言,市場改建後,租金從原來的1000元提高到4000元,每月供電費要5000元,清潔費1500元,還須自行負擔冰箱電費,有好多攤販受不了收攤。

東三水街會長蕭銘宏表示,紓困方案吃不到,政府爲何不能實際一點,比照馬政府發放消費券,且疫情結束後才發放振興抵用券,隨着疫情攀升,根本不知道何時結束,懇請政府研擬分階段實施辦法,以免遠水救不了近火。

西寧市場會長卓文水直言,傳統市場的攤商老闆大都是老年人,目前大家都會自量體溫,但無法對顧客測量體溫,希望中央能提供紅外線感溫儀器,同時補助市場消毒、清潔的人力與物資費用,並減收市場水電基本費用。

中華傳統市長協會理事長潘愛玉呼籲,全國838處傳統市場,共有7萬3959位攤商,應納入紓困2.0,比照計程車司機等自營作業者每月補助1萬元、連續3個月,以及比照中小型企業貸款補貼,給予傳統市場(集)租約自營攤商至少70萬元1年免息,避免攤位倒閉停業、攤商員工失業。

中華傳統市場協會總幹事莊志宗則表示,現在政府對傳統市場的補助,都被用在路平、照明等設備更新,根本無助於攤商紓困,而對未戴口罩進入市場民衆重罰三萬元,更造成國人不願進入市場購物,「剛好讓傳統市場外面的攤販好到」,呼籲政府應補助市場添購防疫設備、落實紓困補助。

文傳會主委王育敏總結,政府提出的振興抵用券方案,必須等到疫情結束後纔開始發放,對於傳統市場攤商來說根本緩不濟急,而紓困2.0並未將攤商納入補助範圍,恐怕會引發後續攤位倒閉、員工失業等等問題,呼籲政府應正視傳統市場的紓困需求,提出更爲妥善的紓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