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2050年碳中和目標 臺塑企業總動員

麥察園區節約用水執行成效

呼應企業永續發展,臺塑企業積極投入節能減排工作,以2007年碳達峰6,148萬噸爲基準年,訂定短期至2025年減碳20%、中期至2030年減碳35%、長期至2050年達到碳中和爲目標。

經動員努力,雖產量持續上升,至2022年已降至4,729萬噸,降幅23.1%。

臺塑企業表示,爲達「碳中和」目標,除推動廠內製程改善、循環經濟、導入AI、AI+模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設備、塑膠循環回收再利用等多方動員,亦關注國際最精進減碳技術。

2006年成立全企業「節能減排推動小組」,推動跨公司、跨廠整合,2016年納入「循環經濟」理念,由原物料、水資源、能源及廢棄物四面向整合推動。截至2022年共投入385億元進行節能減排,年效益365億元;以麥寮園區爲例,日均產量雖增加,但單位產品水、汽、電用量反較2007年降低24%、19%及17%。

此外,啓動跨廠、跨公司製程廢氣回收,善用製程智能化AI+模擬,提升效率。麥寮園區製程廢氣排放量自2010年21,115萬Nm3降至2022年1,092萬Nm3,降幅94.8%。迄2023年6月已完成AI專案1,025件,年效益59.61億元,年減碳85.2萬噸。

爲朝向低(零)碳能源轉型,南亞已停用4臺燃煤機組,年減碳32.4萬噸,全企業也陸續將燃油鍋爐改燃氣,年減碳24.6萬噸;臺塑正丁醇、南亞異辛醇廠、乙二醇廠製程中高濃度CO2,每年回收10.4萬噸供他廠、他公司使用。

臺塑企業至2023年6月已設置40 MWp太陽能、水力、風力發電,年減碳5.8萬噸,規畫再建213 MWp,減碳25.8萬噸。臺塑化配合雲林縣府將生活垃圾轉製成RDF,進行RDF混燒減少煤炭用量;2022年RDF用量15,546噸,減碳12,283噸。

呼應塑膠回收再利用趨勢,南亞至2022年已回收213億支寶特瓶(PET),年減碳45.9萬噸;臺化將廢漁網、廢蚵繩回收製成環保絲,年減碳49%;臺塑旭公司也回收彈性纖維廢紗料再製,年減碳707噸;臺塑生醫全臺廣設洗衣精、洗潔精智慧補充站,目標1,200臺,年減用864萬個塑膠瓶。

此外,鼓勵員工將燃油機車汰換爲電動機車,每輛汰換補助1.6萬元、新購1萬元,截至上半年已補助1,394輛汰換,年減碳286噸。

爲促進再生能源、電動車、新能源技術發展,臺塑新智能2.1GWh磷酸鋰鐵電池芯廠預計2024年第三季量產,將再設置2.9GWh,將產能提升至5Gwh。另,與成功、清華大學在臺塑仁武廠及臺塑化麥寮廠合作進行碳捕捉再利用試驗;臺塑化亦與中央大學合作於雲林陸海交界帶探勘二氧化碳封存場址與評估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