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攜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是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基石

崔守軍

日前,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塞拉利昂共和國總統朱利葉斯·馬達·比奧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農業、經濟發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助推兩國關係發展再上新臺階。

中國和非洲各國同屬發展中國家,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奮鬥歷程和一致的發展任務讓中國與非洲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從根本上說,非洲問題的本質就是發展問題,是一個如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擴大就業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問題。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而發展合作則是中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根基。

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旨在重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全球發展倡議提出後,得到了53個非洲國家和非盟廣泛支持,爲中非攜手共同發展注入新動力。基於此,中非共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以及支持非洲發展夥伴倡議的對接,是攜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必由之路。

非洲在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中扮演重要角色,中非合作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落地已經走在國際社會前列。首先,非洲是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參與者。非洲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多的地區,也是全球發展倡議的主要受益者。非洲國家積極參與全球發展倡議,將有助於加快非洲自身發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其次,非洲是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實踐者。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發展潛力巨大。非洲國家積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將有助於推動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後,非洲是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推動者。隨着聯合自強的步伐日益堅定,非洲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非洲國家積極支持和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將有助於凝聚國際社會共識,加強發展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只有非洲成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努力才能成功。

中國是非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合作伙伴。中非合作論壇機制自2000年創立以來,聚焦中非人民共同富裕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爲南南合作的高效平臺。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分別推出的“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和“九項工程”,將中非經貿合作水平推向歷史新高。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在非洲修建了超過6000多公里鐵路,6000多公里公路,近20個港口,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有力地促進了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在中非雙邊合作機制之外,中國還積極推動中非在金磚機制等多邊框架內的合作。2023年8月2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期間舉辦了中非領導人對話會。會後,中方發佈《支持非洲工業化倡議》《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三項舉措,以支持非洲一體化和現代化建設,支持非洲大陸可持續發展。

多邊主義是指導中非合作的重要思想和原則。加強與聯合國機構等第三方主體之間的合作,是中非共同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創新舉措。2024年2月19日,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埃塞俄比亞工業部“雲簽署”三方合作聯合聲明。這是國合署首次與聯合國機構和一個非洲國家簽署三方合作文件,聚焦推進“小而美”合作項目。未來,中非合作將秉持更加開發的姿態,與第三方國家、聯合國機構、區域組織等展開務實合作,持續營造開放性、多維度和包容性的合作方式,提升產業鏈合作包容性。

攜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是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基石。作爲發展合作的戰略伙伴,中國將繼續同非洲國家密切溝通,共同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落地生根,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包容普惠的發展格局,不斷開創中非合作的新局面。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發展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