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資者熱議中國經濟發展 聚焦香港優勢作用

中新社香港3月28日電 (記者 戴小橦)自25日開始,香港進入"金融盛事周",米爾肯研究院全球投資峰會以及首屆《財富》創新論壇接連來港舉辦,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精英匯聚香港,共議未來金融發展。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充滿挑戰,中國還是最佳投資目的地嗎?國際投資者是否持續投資中國資本市場?香港在其中又擔當了怎樣的角色?國際投資者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具有可持續性,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香港的作用更是無可替代。

和玉資本管理合夥人Ben Harburg用"樂觀"一詞總結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

他表示,內地房地產市場危機的確對中國經濟帶來影響,但不認爲其會拖累中國經濟整體增長。在他看來,中國堅持推進綠色經濟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逐漸成爲經濟發展新引擎,"中國經濟已開始觸底反彈"。

"並非只有中國面臨經濟問題。"投資管理公司Alberta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rporation新加坡主管Kevin Bong同樣表示,房地產市場低迷、人口老齡化以及通貨緊縮,可以說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挑戰,區別只在於程度不同。"我們並沒有減少在中國的投資,而是考慮如何更高效地進入中國市場。"

基匯資本董事長吳繼偉則重點關注到"錢緊"的問題。他通過奧特萊斯的例子解釋說,由於消費降級,人們瘋狂到奧特萊斯商場購買打折的名牌商品,中國的奧特萊斯商場越來越多,商場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反而導致了利潤率下降。

如此看來,找準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風向好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要。

"人工智能(AI)帶來的變化令人振奮。"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認爲,AI可以有效提升生產力、降本增效,促進經濟增長。在她看來,AI會逐漸成爲生產力增長的唯一驅動力,進而推動新技術轉型,改變行業發展,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

厚朴投資董事長方風雷認爲,"建立信心很重要。"外部政策短期內難以改變,但只要中國有大量的優秀人才、廣大的市場和充足的資本,那麼經濟發展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發揮香港的國際性優勢十分重要。"畢馬威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與發展中心主管合夥人彭富強表示,香港作爲聯繫內地和國際市場的橋樑,可以很好地幫助內地走向世界。他提到,新質生產力中強調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三項核心要素,"香港不僅有,而且做得好。"要充分發揮香港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助力國家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的特點。"香港投資管理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認爲,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發展。"在中國經濟新敘事中,香港將發揮重要作用。"她表示,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明顯,經濟韌性強、活力足、開放程度高,既依靠內地市場的堅實支持,同時也是推動內地市場發展的強大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