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大汪壽陽:一流商學院要有一流的科研作支撐

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高端指標評價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麼讓這所更名兩年的學校在衆多高校中脫穎而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獨具特色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壽陽博士,與大家聊聊中國科大發展歷程,分享自己豐富的從教人生

職務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本站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期訪談重點:

更名兩年 與清華、北大三足鼎立>>>

爲在中科院內部更好地促進科教融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於2012年更名爲中國科學院大學,並經過認真籌備,今年開始在北京、陝西、四川等十個省市招收300名本科生,這也是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積極探索。

理論聯繫實際 國科大比傳統大學做的更好>>>

我們管理學院理論聯繫實際,比傳統大學的管理學院可能做得更好。中國科學院從誕生之日起就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國家戰略任務,所以我們在解決國家重大決策與管理問題中去發展我們自己的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商學院國際化:解決中國本土問題 培養世界一流學生>>>

關於商學院國際化,國科大強調“頂天立地”,立地就是解決中國的問題,解決中國企業管理的問題和政府管理的問題,而頂天就是作出世界一流水平相配影響工作出來,培養世界一流的學生。另外,我們每年請大量國外知名學者爲我們的學生開設課程,也鼓勵學生走出去。

一流的商學院一定有一流的科研工作做支撐>>>

一流的商學院一定有一流的研究工作支撐;沒有研究工作支撐,你想辦成一流商學院,我覺得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作出了一流的研究,知道更多的研究成果,再去教學生的話,學生成長也會比較快。

經濟發展爲商學院發展提供了機遇 也爲招生帶來了壓力>>>

經濟發展很快,很多企業成長得也很快,提出了很多全新的管理教育的需求,管理研究的需求,這個爲管理學院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然而大量的需求,也給商學院的招生帶來了壓力。

諸多身份中 最喜歡老師的身份>>>

作爲一個老師,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覺得它的意義可能更爲重大。看到很多學生今天已經成爲了企業的領導、大學的校長等等,感到無比欣慰,這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融合中西文化 指導企業走向國際化是商學院的職責所在>>>

未來我們要關注更多中國在國外面臨的管理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研究,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發展出新的理論和方法去指導我們的企業更好的走出去。去完成中國企業未來很多戰略的佈局,我相信這是我們商學院的責任之一。

同題問答:您現在最珍惜的財富是什麼?>>>

發展機遇期,對中國商學院的發展,它也有個機遇期的問題。我們怎麼把握這個機遇期,來開拓、來創新,使得我們商學院有更好的發展,這可能是我目前考慮比較多的事情。

下一頁:點擊查看訪談實錄>>>

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高端指標評價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麼讓這所更名兩年的學校在衆多高校中脫穎而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獨具的特色?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汪壽陽博士,與大家聊聊中國科大的發展歷程,分享自己豐富的從教人生。

職務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本站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教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站教育《商學院會客廳》,今天來作客的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汪壽陽博士。歡迎您的到來,跟網友打個招呼。

汪壽陽:各位網友:大家上午好!

本站教育:我知道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在高端指標評價裡,我們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實清華北大大家比較瞭解了,但中國科學院大學好象是一個新的名詞,能不能跟大家介紹一下?

汪壽陽:中國科學院大學,可能各位網友瞭解得比較少一點。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其前身爲成立於1978年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全國第一所研究生院,專門進行研究生教育。她培養了新中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迄至2013年底,中國科學院大學共授予碩士學位57550名,博士學位52332名。

爲在中科院內部更好地促進科教融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於2012年更名爲中國科學院大學,並經過認真籌備,今年開始在北京、陝西、四川等十個省市招收300名本科生,這也是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積極探索。

本站教育:中科院大家非常非常熟悉,尤其它作爲中國最著名的一所研究機構,現在中科院大學剛剛成立兩年,就備受關注,您覺得它最核心的優勢在哪呢?

汪壽陽:中國科學院大學我們更名是在兩年前,但作爲一所大學也有3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年輕而又成熟。更名後的國科大,提出了“科教融合、育人爲本、協同創新、服務國家”的辦學理念。也就是說,國科大依託於中國科學院100餘家研究所的高水平科研優勢和高層次人才資源,是一所全中科院各研究所“共有、共治、共享”的大學校。

國科大擁有一支高水平導師隊伍,目前全校指導教師一萬餘名,其中院士330人;擁有一流科研實踐平臺,比如,有8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9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大野外臺站網絡、15個植物園,全國約85%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先進大科學裝置)分佈在中科院各研究所,這些都是學生科研實踐的硬件保障;國科大還有基於中國科學院廣闊的國際科技合作,與德國馬普學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俄羅斯科學院、美國科學院以及衆多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聯繫和合作關係,與丹麥科教部及高校聯合創建了“中丹學院”,等等。

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高端指標評價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麼讓這所更名兩年的學校在衆多高校中脫穎而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獨具的特色?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汪壽陽博士,與大家聊聊中國科大的發展歷程,分享自己豐富的從教人生。

職務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本站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教育:話題轉換到管理學院上來,現在國內商學院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大學都開辦了商學院項目,在您看來,國科大管理學院它的商學院優勢在哪兒呢?

汪壽陽:我們的優勢首先是我們有一流的師資,有良好的設備,有優秀的課程體系和傳統,包括文化,舉個例子,目前我們管理學院有國內外院士就30餘位,這個師資可以說是國內其它院校難以比擬的。今天非常遺憾的告訴各位網友:中國質量管理之父、我們管理學院的教授劉源張先生昨天去世了,他是50年代受錢學森先生之邀回到祖國參加新中國的經濟建設,開拓了中國質量管理學科。在80年代初,由於他的推動,中國超過幾百萬個企業擁有所謂TQC小組(全面質量管理小組),劉源張先生一生可以說是爲中國的管理科學,爲中國的質量科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所以他獲得的重要獎勵非常多,國際上質量管理的所有大獎他全部拿到了。像這樣的管理學家經濟學家在我們管理學院還有一批,不少人都可以說是中國管理學界的泰斗,這是我們的優勢。

另外還有一個,我們管理學院理論聯繫實際,比傳統大學的管理學院可能做得更好。中國科學院從誕生之日起就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國家戰略任務,所以我們在解決國家重大決策與管理問題中去發展我們自己的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剛纔講的,像劉源張先生的TQC小組等,就是在解決中國的產品質量方面的一個有效方法,在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本站教育:您剛纔提到的劉先生的去世真的是對中國管理學界的一大損失。剛纔您提到的,據我瞭解,國科大的特色在於科教融合、院所融合、學科交叉,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在管理學院如何體現的?

汪壽陽:中國科學院有100餘個研究所,這些研究所共同來辦中國科學院大學,這是它的優勢所在。就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而言,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系統內從事管理學和經濟學有關的研究所,在北京地區就有七家,而這些研究所擁有一流的研究課題,擁有一流的師資,而這些老師過去爲中國的管理學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這些老師現在到管理學院擔任教授,指導管理學院的學生,開設一些先進的課程。而這些優勢的結合,我相信使得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在所有的管理學院中是非常矚目的。

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比如我們的李秉全教授,用投入產出分析方法來研究企業管理,所以在國際上開創了企業投入產出分析這樣一個新的領域西方從事企業投入產出分析的研究是從1995年開始的,而我們是從改革開放就開始,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開始從事企業投入產出分析相關的研究,所以用西方一些學者的評價: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是遠遠領先於西方的。像這種例子在我們中國科學院管理學院是比較多的,而這些工作在國際上有着很大的影響,在中國管理實踐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共中央文件講企業管理的並不多,全國企業學邯鋼是中共中央文件介紹的一條經驗。學邯鋼什麼?全成本覈算。用什麼方法呢?用企業投入產出分析方法,這是我們中國科學院管理學院的老師作出的重要貢獻。

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高端指標評價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麼讓這所更名兩年的學校在衆多高校中脫穎而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獨具的特色?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汪壽陽博士,與大家聊聊中國科大的發展歷程,分享自己豐富的從教人生。

職務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本站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教育:真的可以看出,在研究領域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真的是具備非常高的影響力。我們知道商學院在中國是一個舶來品,在中國發展二十多年時間,所以大家非常重視商學院的國際化,一直說“國際化是商學院立足的根本”,在您看來中國科學院大學商學院在國際化這塊做得怎麼樣呢?

汪壽陽:應該講中國管理學科的歷史還是比較悠久的,打個比方,湖南大學,所謂“千年學府”,它在民國時候就有商科。我們多個大學在民國時也有商科了,所以管理學院不能說是舶來品,它有一些項目是舶來品,比如MBA教育。中國科學院大學,我們強調兩點,一是頂天立地,立地就是解決中國的問題,解決中國企業管理的問題和政府管理的問題,而頂天就是作出世界一流水平相配影響的工作出來,培養世界一流的學生。打個比方說,我們學生的就業也要國際化,不僅僅是在中國找到滿意的工作,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達到在全世界找到滿意工作的水平,在西方發達國家找到滿意工作的水平。當然,我們要鼓勵我們的學生在中國奮鬥,爲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體現他們的價值。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的國際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首先是我們的研究工作,在國際上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我們有一批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工作,像剛纔我講的劉源張教授的工作,李秉全教授的工作,陳錫康教授的工作,我們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教授的工作,乃至我的工作。可以說我是中國管理學界在國外重要期刊上發論文最多、引用最高的學者,至少是少量幾個學者之一,我也擔任國際上好幾個學會的主要領導,像我們管理學院,這種教授是比較多的,所以我們國際化程度比較高,比如我自己在歐洲的大學,日本的大學等都教過書,我們的不少同事在國外大學教過書,這也是反映了國際化的程度。

另外一個,我們每年請大量國外知名學者爲我們的學生開設課程,指導他們的研究。這方面我們也是做得比較好的。例如,三月份我們請美國蘭德公司一個著名經濟學家給我們的學生開一門《行爲經濟學》的課程。這種項目我們做的非常多。比如今年暑期學期,我們管理學院也邀請了在日本先端科技大學擔任過國際知識與系統科學學會理事長的中森教授來給我們學生開設知識管理的課程等,這是我們國際化的另外一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我們鼓勵我們的學生走出去。我的學生在讀書期間到國外大學或企業工作的比例是相當高的,這種情況在我們中國科學院大學也是比較普遍的。

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高端指標評價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麼讓這所更名兩年的學校在衆多高校中脫穎而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獨具的特色?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汪壽陽博士,與大家聊聊中國科大的發展歷程,分享自己豐富的從教人生。

職務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本站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教育:說到管理,大家會覺得管理是一種方法,但中科院其實又是以科研見長的,我不知道中國科學院大學是怎麼把管理和科研兩者很好融合在一塊兒的。

汪壽陽:我們是在國內率先提出把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建成一所研究型商學院的。這個口號我記得應該是2003年我們在國內首先提出來的。一個是我們具備條件,很多研究工作有國際影響;另外我們過去30年、40年是通過一些重大的研究任務來指導研究生,培養研究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們有豐富的經驗。我們覺得是這樣:一流的商學院一定有一流的研究工作支撐;沒有研究工作支撐,你想辦成一流商學院,我覺得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國際上有一句話,一流的大學一定有一流的研究作爲支撐,對商科這個領域來講,我認爲仍然也是對的。因爲我們作出了一流的研究,我們知道更多的研究成果,我們去教學生的話,這些學生成長也會比較快。講我自己,我多次獲教育部和國務院委員會頒發的“全國優秀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因爲我做的研究比較前沿,所以我帶的學生,打個比方說,目前爲止,我們管理學院培養了幾十位基金經理。另外我們做金融產品設計,學生連同他們做的產品設計進入金融界,這些學生進步非常快。像我的學生,不僅僅在國內金融界做得非常好,我有一些學生畢業時被西方頂級投行,私募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聘爲高級僱員,這和我們的有重要影響的研究工作是相關的。因爲學生必須要做一流的研究,他纔有可能成爲一流的員工。

本站教育:這也叫理論指導實踐了。

汪壽陽: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爲理論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素材,是一個不斷反饋、相互促進的過程。

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高端指標評價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麼讓這所更名兩年的學校在衆多高校中脫穎而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獨具的特色?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汪壽陽博士,與大家聊聊中國科大的發展歷程,分享自己豐富的從教人生。

職務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本站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教育:我們知道中國的商學院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大家都說它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不知道對於國科大管理學院,機遇是什麼?挑戰又是什麼呢?

汪壽陽:機遇是這樣,我想從幾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我們的經濟發展很快,我們的很多企業成長得很快,提出了很多全新的管理教育的需求,管理研究的需求,這個爲管理學院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得有人到你這邊來讀書,給你提供很多研究的素材,才能使得你的管理學院得到健康、快速的發展。

但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由於我們企業的快速成長,大量的需求,比如清華也好、北大也好,中歐也好,長江也好,我們中國科學院大學也好,每年報考的學生人數非常之多。就像我每年招一到兩個碩士研究生(普通的碩士研究生),但每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兩個學校報我的都超過80人,連續十年以上,如果再加上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學校的話,每年都超過300人以上。而這是因爲什麼呢?我們作出了一流的研究,我們有一流的課程體系,吸引一流的學生跟着我們讀書。另一方面,如果你要去考察西方一些商學院的設備條件,今天中國大陸很多商學院的設備條件,比如我們的大樓,我們的圖書,我們的案例庫,我們的教室比西方很多大學的商學院都要好。

本站教育:硬件設施。

汪壽陽:硬件設備,這也是商學院發展的基礎。因爲你沒有這些條件的話,怎麼去吸引國外好的學生到這邊來讀書?當然最重要的,我再三強調,就是你必須要有一流的師資。

本站教育:剛纔咱們也說了機遇跟挑戰,您作爲執行院長能不能跟大家展望一下國科大管理學院未來的發展前景?

汪壽陽: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我相信在中國科學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會越辦越好。我們也面臨着一些挑戰,比方說,我們有些平臺目前正在建設,相對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相對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可能在這些平臺建設方面我們還要更多的努力。當然,我們有一我們的優勢條件,例如我們有一些設備平臺,我們有一流的師資,別的學校也可能也不具備。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他們也有要向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關係。

本站教育:相信也會有很好的未來。提起中科院,大家還是非常瞭解,非常熟悉的。我知道您本人也在科研上獲過很多獎,不管是做教師也好,不管是您的科研成果也好,在您看來,您覺得自己獲得的最令你驕傲的成就是什麼呢?

汪壽陽:首先,我的很多研究工作跟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的改革密切相關。我的很多政策研究報告得到了中央主要領導同志高度的關注、好評,我不少的政策建議被政府決策部門所採用,成爲了政府的政策,這讓我很欣慰。另外,我提出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技術,不僅僅中國的企業在用,西方的一些研究機構,西方的學者,西方的一些企業也在用我的方法去解決他們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我覺得作爲一箇中國科學家,中國的管理學家,這是我比較欣慰的。

本站教育:說到這個,我知道您本人以及學院的一些研究成果多次爲國家解決了問題,甚至有這種說法,已經成爲中國政府的智囊之一,能不能給大家分享一些例子?

汪壽陽:例子是比較多的,宏觀調控裡面有一些。我有不少研究任務都是政府最高決策層給我們提出的問題,像中國話語權的問題,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定價權方面,我們確實是做了一批重要的工作,而這些工作後來成爲國家發改委文件、商務部文件、國家稅務總局政策的基礎與依據。使得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爭取了一定的主動,這些我覺得都是例子。就講稀土保護方面,我們的政策建議被政府部門採納,確實是起到預期的效果。所以,現在西方希望我們在稀土這方面再像以前那樣做是不可能的,我們要保護我們的資源,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產業。

本站教育:其實可以看得出來,尤其是像您這樣的管理學家,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起到了很大很大的幫助。剛纔咱們說的科研,我知道您還有很多身份,教授、老師,包括剛纔說到的科研,其實身兼多重身份,這些身份有沒有起到過沖突?

汪壽陽:應該講,首先我的工作比較繁忙,一方面是行政職務比較多。

本站教育:還是個管理者。

汪壽陽:另一方面,國際國內的學術頭銜也比較多,我自己也是國內外30餘所大學的名譽教授、兼職教授等,同時也是好幾個國際學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以及10餘個國際重要期刊的領域主編、副主編和編委員等。作爲一箇中國學者,我覺得這是去推動我們學科發展,推動我們跟國外交流的責任所在。作爲一個有責任心、有理想、有抱負的科學家,這是責任所在。所以,確實在時間安排方面有時有一點的衝突,但可以去有效地平衡。另外,怎麼去發揮你的團隊其他成員的作用?我相信我在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時間的衝突相對來講還是可控的。

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高端指標評價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麼讓這所更名兩年的學校在衆多高校中脫穎而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獨具的特色?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汪壽陽博士,與大家聊聊中國科大的發展歷程,分享自己豐富的從教人生。

職務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本站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教育:這麼多身份裡面您最喜歡哪一個身份?

汪壽陽:當然是老師這個身份了。作爲一個老師,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覺得它的意義可能更爲重大。看到很多學生今天已經成爲了大企業的領導,大學的校長,管理學院的院長,政府部門的領導,確實感到很欣慰。我有不少學生現在在國外工作,也都做得非常好。看到他們的成長,作爲一個老師,感到無比欣慰。我覺得這是我們人生的價值所在,至少是之一。

本站教育:其實我知道您在商業的很多領域都做了大量研究,能不能給大家預測一下中國商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

汪壽陽:中國商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指研究還是指商學院的發展?我覺得有幾點,中國的商學院這十年來進步非常之大。本世紀初,我曾經白紙黑字在幾套叢書的序言裡面寫道:中國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商學院40%以上的博士生導師自己不懂得如何做研究。這是一個真實的寫照。上個世紀,我領導的一個實驗室每年發表中國大陸在歐美管理學和經濟學期刊論文的三分之一。但今天,中國的大學可以說在這個領域進步非常之大,絕對不會去說這個話了,不可能的。如果講研究的話,我覺得有幾點,像互聯網技術、新媒體對商業的影響,這都是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十年前,在復旦管理學院組織的一個論壇上我提出一個單詞,有點跟金磚四國看上去差不多,BRICE。今天我們要更加關注行爲的研究,比如企業的行爲研究,就像你們本站,那麼多觀衆,他們對很多事件的響應其實對社會推動的作用也很大,企業不能無視顧客的行爲響應,政府也不能無視民衆的行爲響應,所以行爲的研究非常之重要。

第二,由於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對社會經濟等所產生的變革之影響,所以對這方面的研究也特別需要關注,這就是所謂的eManagement的問題。今天我們去研究問題還要從文化層面去分析。過去爲什麼中國的經濟學家,中國的管理學家很難在國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拿自己的數據,拿人家的模型跑一下,得出一些淺顯的結論,但很少從文化這個層面深入開展研究。比方說美國的不少管理方法和技術爲什麼在中國行不通,日本豐田的管理模式爲什麼在中國行不通,它有它文化層面的原因,過去我們很少從文化這個層面研究這些問題。

另外還有,今天這個世界的問題是有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產生的,所以你必須綜合集成去研究解決。用錢學森先生的話說,研究管理問題、研究社會問題必須用定性定量綜合集成的研究方法,而過去我們很多經濟學家是用思辨的研究方法,拍腦袋的研究肯定是不行的;但你也不能全靠數學模型,所以必須要用謂綜合集成方法去研究。我把這幾個詞英文的第一個字母構成起來,就叫BRICE。十年前,我提出這個單詞,在很多國內外大學宣講,得到了廣泛認同,包括西方的一些研究機構,西方的一些大學,認爲我提出來的這個可能會指導管理學研究的,代表一些方向性的、趨勢性的東西。

而另外一方面,管理學院的教育如何更加重視中西文化的融合,我覺得很重要。剛纔主持人也提到了,商學院國際化,國際化不是我收了幾個外國留學生就叫國際化,也不是我聘請了幾個外國教授來上課叫國際化。我們今天關注的是中國問題,但我們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隨着中國更多的企業走出去,我們要更多關注全球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我們沒有更系統的觀念,我們很難去完成。所以商學院教育,我覺得國際化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這個國際化,可能用全球化更合適,包括未來我們要關注更多中國在國外面臨的管理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研究,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發展出新的理論和方法去指導我們的企業更好的走出去,去完成中國企業未來很多戰略的佈局,我相信這是我們商學院的責任之一。當然,我覺得對中國商學院有很大的挑戰。昨天我在南京參加全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的會議,我們討論到西方頂級的商學院現在辦班都辦到了北京、南京、上海、廣州,甚至他們現在有計劃在蘇州、在上海、在北京辦分院了。我們怎麼去應對?這也是挑戰。但我相信中國的經濟體量很大,中國企業的數量很多,中國的管理問題也很複雜,中國的商學院,包括我們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清華經管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等,我相信在未來一定會發展得更好!我們在跟西方頂級商學院PK過程中會共同成長,而且我們中國的頂級商學院會成長得更好、更快!

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高端指標評價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麼讓這所更名兩年的學校在衆多高校中脫穎而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獨具的特色?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汪壽陽博士,與大家聊聊中國科大的發展歷程,分享自己豐富的從教人生。

職務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本站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教育:其實剛纔也提到了西方頂級的商學院,因爲您本人也經常出國訪問,在您看來,比如日本、歐洲,或者是美國的商學院,跟中國的商學院現在相比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或者是跟咱們有比較大的不同?

汪壽陽:首先,可能歐美的商學院在課程體系方面,在教學組織方面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們國內商學院學習。日本大學的商科教育總體不是很成功,我在日本筑波大學、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擔任過教授,我覺得日本商學院的教育總體上沒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中國頂級商學院學習。但日本大學有一點:它跟一些大企業的合作關係相當密切,日本一些大企業在商學院設立的獎學金等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國內的大企業學習。

但我自己覺得,我們的商學院,特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清華經管學院、北大光華等,我們有不少做法和創新也引起了西方一些頂級商學院的關注。我們有一些自己的創新,比如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在MBA教育方面設了兩個專業方向:一個是金融MBA,一個是創新創業MBA。而我們創新創業MBA的項目,我們有一些自己的做法,西方一些商學院知道了以後非常有興趣跟我們合作。確實,我們在培養模式方面也在做一些探索,做一些創新。我相信中國一些頂級商學院的做法,西方大學的商學院也在關注。

本站教育:您剛纔說了您最喜歡自己的身份還是老師,老師是育人者,您也培養出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學生,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培養人才方面的感悟?

汪壽陽:感悟談不上,但我覺得有這麼幾條很重要。一是怎麼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我覺得很重要。一個人,如果他沒有興趣了,你很難指望他有什麼大的成就。第二個,我覺得是這樣的,怎麼讓我們的學生有自信、有信心,他對未來有信心,對中國社會有信心,對中國企業有信心,我覺得這很重要。這兩點可能是我做得比較好的。我有個朋友曾經把我關於教書育人的一個PPT放到中國經濟學教學科研網,一週內它的點擊率都是排第一的。我在裡面談的最重要的就是培養有自信的學生,我覺得很重要。我們講中國的科學落後、中國的技術落後、中國的商業落後,其實今天,我覺得這個判斷已經不對了。我們在一些方面可能是領先的,比方說我們有一些研究工作,現在西方的學者,西方大的機構在用我們提出的方法去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們有很多例子,當然不是全面的。但我們確實有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在國際管理科學領域是領先的,可以這麼說。就像我剛纔講的,中國的企業投入產出分析的研究工作就遠遠領先於西方企業投入產出分析的研究與應用。所以,一定要讓我們的學生自信,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現在有太多年輕人爲什麼崇洋媚外?對自己不自信,對我們的民族不自信,對我們的國家不自信,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第二個,怎麼去培養學生的興趣?我覺得非常重要。我們的教育總體上說,我認爲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需要去做更大更多的改革。現在小孩兒從幼兒園就累死了,當他們進了大學以後,很多人,相當比例的人不再願意去認真學習了,可以放鬆了、睡覺了。這是我們的根源!我們怎麼改變這種現狀?作爲老師你要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研究有興趣,對未來有興趣。當然,怎麼讓學生有理想、有抱負?我覺得也很重要,但這個不是通過你只上政治課,只靠概念的灌輸就能解決的,你必須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事讓學生感悟、感動,才能解決問題。

當年像錢學森他們這批著名的科學家放棄了優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回到新中國,參加祖國經濟建設。應該講,那個時候條件非常之艱苦,但他們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我剛纔講的劉源張院士,中國質量管理之父,他是50年代從加州伯克利大學回來的,因爲他有個親戚是當時林彪反黨集團要打倒的人,所以他被打成所謂“雙特”--日本特務和美國特務,關到秦城監獄八年半時間,這樣一個著名的科學家從共產黨的監獄出來後對共產黨仍然有信心,對中國仍然有信心。他是同一天和我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這種例子在我們管理學院還是比較多,我們就用這些真實的故事來教育我們的學生,效果良好。

本站教育:其實現在教書育人,也不再是一個學習西方的說法,而是中西交融,互相學習。

汪壽陽:我覺得是這樣的:過去30年我們學西方多一點,隨着中國在各方面的進步,包括科技方面的進步,教育方面的進步,我相信以後相互學習的成分會更多一點。我也希望,中國夢之一,多少年以後,美國人更多學習中國的科學、教育、文化、藝術等。

本站教育:其實我也替今年的第一批本科生問一下您,您到時候會帶本科生的課嗎?

汪壽陽:我肯定會給本科生上課,因爲在學校的課程計劃裡面,我們都是要給本科生上課的。雖然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目前不收本科生,但我們管理學院有一部分知名教授要給本科生上課。

在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裡面,中國科學院大學有多項高端指標評價都跟清華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麼讓這所更名兩年的學校在衆多高校中脫穎而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獨具的特色?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汪壽陽博士,與大家聊聊中國科大的發展歷程,分享自己豐富的從教人生。

職務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本站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教育:看來這300名本科生真的將是幸運兒。接下來是訪談同題問答的環節,所有來賓都要回答,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中國的商學院只保留三門課程,您會選擇哪三門?

汪壽陽:爲什麼中國的商學院只要保留三門課程?我很難理解。我覺得任何一門學科也好,一個領域也好,有它客觀的發展規律,教育也是有規律的。並不是說我是一個優秀科學家就一定能當個好的教育家。商學院的教育一定有它自身的規律所在,三門課程我仍然覺得要少很多,不夠!

本站教育:您覺得最基礎的三門課程應該是什麼呢?

汪壽陽:可能對……看你培養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你想培養優秀的企業家,跟培養一名優秀的大學商學院教授,它的培養目標是不一樣的,它培養的模式也應該有所差異。所以,它對應的課程體系可能差異也比較大。當然,我過去特別強調的,從研究角度來講,管理學科也好,商業學科也好,一定是這麼幾個基礎。一是經濟學很重要,一個是數學很重要,一個是計算機很重要。這三門課,或者是這三個領域的課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的課程我也認爲很重要。所以不能只有三門課,三門課太少了!

本站教育:咱們說第二個問題,您現在最珍惜的財富是什麼?

汪壽陽:我覺得:對中國來講也有一個所謂的發展機遇期,對中國商學院的發展,它也有個機遇期的問題。我們怎麼把握這個機遇期,來開拓、來創新,使得我們商學院有更好的發展,這可能是我目前考慮比較多的事情。具體講,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商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能不能在不長時間內在一些重要指標方面達到世界名校的標準,我們通過什麼途徑?我們用什麼手段?因爲這不僅僅對中國科學院大學來講重要,我想對中國來講也是很重要的,對中華民族也是重要的,中國必須要有一批一流的商學院,中國未來的企業發展會有更好的條件和基礎。

本站教育:第三個問題,當您面臨壓力的時候您如何減壓?

汪壽陽:坦率地說,像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是比較長的。但我沒有覺得好象很痛苦,我覺得多工作一天,就爲人民多服務了一天,爲國家多做了一天的貢獻。所以,我並沒有覺得要減壓,相反的,我倒奉勸國內商學院的學生,怎麼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程的學習,項目的研究跟社會實踐中。我們有一個統計,哈佛商學院等美國排名前十所的商學院,他們的博士生,如果把週末的時間也算上,平均每天有效的學習和研究時間是13到17個小時不等。但就我所知,我們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我們的博士生有效學習和研究時間離這個差得實在太遠了。而我們這些學生將來也要帶領你們的企業,帶領你們的大學,帶領你們的政府部門去參與全球PK的。我們是不是具備了條件?我們是不是具備了能力?我們是不是具備了競爭優勢?因此,我覺得中國商學院的學生要更加刻苦努力。

本站教育:這一點也非常值得大家去深思,最後一個問題,給所有正在奮鬥中的年輕人提一個您覺得能夠對他帶來改變的建議?

汪壽陽:我覺得對大學來講,怎麼去因材施教,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北大是要培養拔尖人才的地方,應該與一般的高等院校的培養模式是不一樣的。但對每一個學生來講,我覺得最重要的,你能否成功,四個字:揚長避短!

本站教育:要非常瞭解自己。其實今天汪院長說的這些我覺得非常值得大家回去對自我進行反思,對自我作出一個鞭策,非常榮幸今天能夠聆聽汪院長的治學經驗和人生感悟,也再次感謝汪院長來到《商學院會客廳》跟大家分享這些,今天的訪談到此全部結束了,謝謝汪院長。

汪壽陽:也謝謝曉青主持人,謝謝各位網友,大家再見!